环湖林带土壤对不同形态氮磷截留作用的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11: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环太湖生态防护林带的营建目的是通过植物-土壤-水体的连续系统迁移、吸收、积累、转化氮、磷等污染物质,缓解湖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杨树和香樟作为其中的优势林木种类,对面源污染物氮磷的吸收和净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论文以苏州环太湖地区杨树林和香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实验和采样分析相结合的技术手段,研究不同树种氮磷吸收量及不同林带土壤氮磷时空变化特征,并进一步探讨氮磷在林带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滨岸防护林带对面源污染氮磷的削减效应,旨在为环太湖地区生态林带建设和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研究表明,土壤n素的主要输出形式主要是植物吸收和反硝化作用。

pinay等在研究中证实,在夏秋两季,反硝化作用和植物吸收能共同移除no3-n。

而土壤p主要通过缓冲带植物拦截和过滤去除;因此,对植物的定期收割是防止p饱和,并且从系统中真正去除p的有效途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关于环湖林带优势林木种类对氮磷削减效应,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实验分析,具体开展如下工作:(1) 杨树和香樟叶片对氮磷吸收特征研究采集样地内植物叶片,分别测定杨树、香樟叶片中的氮磷含量,比较不同树种的氮磷吸收能力。

(2) 杨树和香樟林下土壤对氮磷吸收特征研究采集样地内的土壤样品,测定杨树和香樟土壤中全氮、水解性氮、全磷、有效磷含量,研究林带土壤氮磷元素的时空变异规律。

(3) 氮磷在植物-土壤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通过数据分析总结植物叶片和土壤中氮磷含量的关系,对迁移转化规律进行总结。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主要针对环太湖林带杨树林和香樟林这两个优势种展开,评价其植物样以及林下不同深度土壤中氮磷含量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比较,找出面源污染物氮、磷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