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脂蛋白B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免疫比浊法)开题报告

 2022-09-05 22:58:1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微脂体(又称脂质体) ,微脂体起源于1960 年代中期,bangham博士等人首先提出,在磷酸脂薄膜上加入含盐分的水溶液后,再加以摇晃,会使脂质形成具有通透性的小球;1968年,sessa 和weissmann 等人正式将此小球状的物体命名为微脂体(liposome)并做出明确的定义: 指出微脂体是由一到数层脂质双层膜 (lipid bilayer) 所组成的微小的囊泡,有自行密合(self-closing)的特性。

微脂体由脂双层膜包裹水溶液形成,由于构造的特性,可同时作为厌水性(hydrophobic)及亲水性(hydrophilic)药品的载体,厌水性药品可以嵌入脂双层中,而亲水性药品则可包覆在微脂体内的水溶液层中。

如同细胞膜,微脂体的脂质膜为脂双层构造,由同时具有亲水性端及厌水性端的脂质所构成,脂双层由厌水性端相对向内而亲水性端面向水溶液构成,组成中的两性物质以磷酸脂质最为常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微脂体的形成是两性物质在水溶液中,依照热力学原理,趋向最稳定的排列方式而自动形成。

微脂体的性质深受组成脂质影响,脂质在水溶液的电性,决定微脂体是中性或带有负电荷、正电荷。

此外,磷酸脂碳链部分的长短,不饱和键数目,会决定微脂体的临界温度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c),影响膜的紧密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微脂体可依脂双层的层数或是粒子大小,加以命名或分类: (1) multilamellar vesicle(mlv)是具有多层脂双层之微脂体,粒子大小介于 100-1000 nm,特色是粒子内具多层脂质膜,一般而言,干燥后的脂质薄膜,直接水合后,即形成 mlv,体积通常较为庞大,脂质含量较高。

mlv 的脂双层数,一般在五层以上;小于五层的 mlv 又称为 oligo-lamellar liposomes 或 paucilamellar vesicle。

(2) large unilamellar vesicle ( luv) 则是单层脂双层所构成的微脂体,一般指1000 nm 等级 (250-2500 nm 或更大)的微脂体,动物细胞便是一种 luv。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方案

薄膜摇振法(Thin film method; Hand-shaking method):又称做Banghams method,将脂质以有机溶剂如氯仿(chloroform)、甲醇(methanol)及乙醇(ethanol)等溶解,均匀混合后,利用旋转真空干燥机 (rotary evaporator) 使圆底瓶word 内的溶剂挥发之后,即可在瓶壁上形成均匀的脂质膜,在临界温度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将欲包覆物质的水溶液和脂质膜混合,用手左右摇动,将瓶壁上的脂质膜振下来,脂质在水溶液中即会自动形成MLV。

5. 工作计划

第1-3周:完成课题前期调研,查阅相关中文及英文文献,深入学习药物警戒相关知识,拟定课题研究思路,撰写开题报告,提交开题报告初稿,修改开题报告;翻译英文文献,筛选合适文献进行研究。

第4-10周:开题报告汇报,查阅相关中文及英文文献并翻译,开展毕设实习工作,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工作和请教;第10-12周:撰写中期报告,准备中期汇报材料及ppt,开始撰写论文初稿,完成实习工作,总结之前工作的情况和搜集的资料,提交论文提纲于指导教师审阅并在教室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

第13-15周:查重以及完成定稿,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完成论文的修改与润色,整理答辩相关材料,制作答辩 ppt和讲稿; 第16周:完善相关答辩材料的后续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