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壳结构内外功能基差的有机功能化二氧化硅空心微球的可控合成及其吸附性能开题报告

 2021-08-14 01:56:1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1.1二氧化硅空心微球的性质和应用

随着纳米材料的发展,单纯的实心纳米材料已逐渐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需要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改进,以得到结构更为特殊、功能更加强大的纳米材料。在众多尝试中,由核壳复合材料演变得到的空心微球较为引人注目。空心微球是核壳微球去掉内核后得到的内部具有大空腔的特殊球形结构,能通过反应物组分及模板材料粒径尺寸的调节达到对空心材料结构及组分的调节,从而实现对空心材料不同性质例如光学、热学、电学、磁学等的大范围调节[1]。与实心纳米材料相比,空心微球因自身的特殊空心结构,而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较小的密度、较好的表面渗透性等特点,最重要的是以容纳大量的其内部的空心结构可客体分子或大尺寸的客体,会产生一些奇特的基于微观“包裹”效应的性质。这种“包裹”效应使得空心微球在吸附、载药、光电材料、纳米反应器等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2]。在各种可制备空心纳米微球的材料中,二氧化硅不仅具有低毒、低密度、高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而且其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及机械稳定性等同样较为优良,因此二氧化硅空心微球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案

(1)氰基功能化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以有机硅烷为前驱体,水为分散剂,氨水为催化剂,采用一步法制备出一定粒径、单分散的氰基、乙烯基、氨基功能化二氧化硅微球。

(2)合成有机双功能化核壳二氧化硅微球。在一定水溶液中加入氰基功能化的有机功能化微球,以乙烯基有机硅烷为前驱体,氨水为催化剂,室温下反应一段时间后,制备得到有机双功能化核壳二氧化硅微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4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研究内容,确定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第5—10周:有机功能化二氧化硅空心微球的合成。

第11—13周:有机功能化二氧化硅空心微球的结构分析表征及吸附性能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参考文献:

[1]

f.caruso,hollowcapsuleprocessingthroughcolloidaltemplatingandself-assembly[j].chemistry,2000,6(3):413-41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