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证下诈骗风险与防范研究开题报告

 2022-08-08 09: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信用证结算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信用证不依附于买卖合同,银行在审单时强调的是信用证与基础贸易相分离的书面形式上的认证,开证行在单据一致的情况下就需要无条件付款,这就避免了预付货款的风险,因此信用证支付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进、出口双方在付款和交货问题上的矛盾,极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信用证就是一种完美的支付方式,信用证只是银行的担保文件,如果买卖双方和银行三方面中一方疏忽出现问题的话很容易造成损失,即使信用证结汇方式日渐完善,但仍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各种风险。

近年来,我们依旧能从新闻中看到各种信用证诈骗案,涉案金额巨大。例如在2015年日照市公安局破获的一起特大国际信用证诈骗案件,金额高达12623504.00美元。银行在信用证结算中只对单证作表面审查,不问货物的真实性也不管合同公平与否,对于交易货物的实际情况如何,是否中途遗失,是否如期到达目的港,货物与单据是否相符等都不负责。跨国贸易一般涉及两个以上国家,若是转手贸易或转租船舶,则要涉及多个国家,稍不注意就可能给当事人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一些不法商人恰恰利用了银行的这一弱点大行欺骗之道。

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我国#8220;一带一路#8221;的展开,跨国贸易往来只会越来越多,信用证作为目前最主要的结汇方式也必须越来越完善,减少风险,因此我们更加需要正视信用证的风险所在,加强防范措施,将信用证的使用引向正确轨道。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国内外相关理论综述,在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和对外贸易背景,阐述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贸易环境下,研究风险和防范对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的实践意义。研究信用证业务下存在的风险。分析信用证结汇方式下存在的风险,分析银行和贸易双方可能钻取的漏洞,并举例分析。针对诈骗风险,结合国际上的方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整理出可行的防范风险方法。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hamed alavi(2016)指出尽管信用证旨在促进国际贸易过程,但它们的具体特征可能会增加欺诈风险,同时在国际交易过程中被用作支付方式。诸如独家使用文件,地理距离,缺乏有效起诉,全球法律制度的多样性以及欺诈规则的限制应用等许多因素可被视为信用证欺诈的原因。

曹建军(2015)指出信用证支付方式自身特殊的特点给不法人利用信用证进行诈骗提供了便利条件,而且信用证本身不能防止欺诈,因此在国际商贸活动中,信用证诈骗案件的发生率很高,导致外贸企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破坏了国际正常贸易。

张凤贤(2017)认为信用证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独立性增加了不少的风险以及监管难度。作者信用证存在的特点以及诈骗危害等进行简述,阐述了相关的防范措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0日(本学期第十三周)--完成选题工作;

2.2022年11月30日前--完成开题工作;

3.2022年3月17日前--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hamed alavi. mitigating the risk of fraud in documentary letters of credit[j]. baltic journal of european studies,2016,6(1).

[2]曹建军.浅谈国际贸易信用证诈骗[j].经贸实践,2015(06):58-59.

[3]张凤贤.信用证诈骗的原因、危害及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7(11):28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