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对中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12:08

全文总字数:1364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与营养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食物消费支出逐步增加,食物消费结构日趋优化,营养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但是,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农村地区食物消费和营养表现出了诸多独有的发展特点,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专门的系统研究。根据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居民的营养状况将会继续得到改善,但同时应避免出现由于营养失衡而引起的慢性疾病患病率的上升。

本文将在研究中对城镇化对我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给出结论,并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营养改善的目的出发,对如何提升居民消费能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健全食物消费市场、保障贫困人口食物与营养供给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关于消费结构方面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对恩格尔定律的实证检验、影响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及食物消费在生态足迹研究的应用。

德国经济学家恩格尔在19 世纪提出恩格尔系数这一经济指标。它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在个人消费支出总额所占的比重。在统计分析德国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结构基础上,发现居民收入水平越低,食物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就越大,而随着收入的增加,这个比例会随之下降。这种变化规律也被称为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家庭消费结构合理性的重要指标。

国外关于消费结构的研究热点集中在生态足迹方面。生态足迹是指指定的人口单位内为满足人类消费需求以及吸纳衍生的废弃物所需要的具备生产力的土地或水域的面积大小。可以通过生态足迹需求和自然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相关数据,分析出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态,也可以用生态足迹值来表示人类对于生态的破坏程度。从消费结构角度研究生态足迹,一般是从食物消费结构出发,判断某地区或国家的食物消费结构对生态的影响大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对中国农村的发展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其中,城镇化进程带来的最直观影响是带动了农村居民在其消费行为及消费结构上的转变,且在不同层面上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学界对城镇化的结构性分解主要把城镇化细分为三种类型,即: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以及产业城镇化。那么,不同类型的城镇化在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时候是否侧重点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如何?这是本文意在解决的问题。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论文从经济因素、政策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诸方面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并认为经济因素是主要决定因素,收入和价格对农村居民的食物需求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4. 研究创新点

(1)消费结构影响因素研究有很多,但鲜有研究三种类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的文章。本文从城镇化细分的角度去解释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产生的影响,填补了对消费结构的研究空白。

(2)学界对城镇化的细分侧重于对真实城镇化水平的测量,通过将衡量不同类型城镇化的指标进行系统化处理,尽量构建全面且综合的城镇化水平指标评价体系。在不同类型城镇化的发展问题上,只在讨论发展的滞后问题时才有所涉及。因此,本文在讨论三种类型城镇化的发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三种类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把城镇化的细分问题与农村居民消费问题联系在一起,因此丰富了城镇化的相关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