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及其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2022-03-27 06:0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研究背景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引起中间目标的变动,从而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一个传导途径及作用机理,其中利率传导机制是最重要的传导途径之一。它属于传统的凯恩斯is-lm模型,它的前提条件是利率对消费和投资支出的巨大影响,然而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这就导致传统的利率机制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从而激励人们去发展和完善更深层次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20世纪90年代,在很多国家原有的货币政策操纵目标已经不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此时利率传导机制应运而生。

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几经起伏。1979年,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国人民银行为适应经济改革和金融改革的要求,货币政策调控机制逐步形成了以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介目标、货币政策工具构成的货币政策框架体系。不同于1979-1983年中国人民银行对于经济金融体制的高度垄断,1984-1993年中央银行体系的建立,我国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此时货币政策传导机构基本形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开始呈现出信贷传导、利率传导、汇率传导、资产传导等多种传导方式并存的多元化格局。1995年,我国开始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取消和放宽了多种利率管理工具。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利率的调节来影响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引导社会投资和消费,达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1998年货币政策进入了相对成熟的阶段,凭借着货币政策的重要作用,我国在2003年的通货膨胀、2005年的通货紧缩及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中化险为夷。2008年为了应对经济危机,中央银行于10月和12月两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并采取利率手段,先后3次降息,调整幅度创11年之最。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速,充分发挥利率传导机制的作用,不仅对于我国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影响深远,而且在应对经济危机方面也意义重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采取的是ceic全球经济数据库的中国经济数据,以银行同业拆借率(ibor)和一年期贷款利率(dr)作为利率,以消费物价指数cpi作为物价指数的代表变量,以工业增加值(vai)作为工业的代表变量,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对症下药,提出改进建议。

主要研究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研究步骤: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赖建明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变迁及效应[j] 湖湘论坛,2003(5):52-53

[2] 刘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6(5):104-108

[3] 陆前进、卢庆杰.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在2022年底前与指导教师进行见面接触,就论文的选题方向和选题思路进行初步交流以,了解学术信息和动态,对相关学术文献进行初步的梳理。

2、2022年2月17日至3月31日:接受任务书、进行资料收集、文献检索,查阅参考文献,开展相关调研及前期研究;

3、2022年4月1日:提交前期研究报告和开题报告(含打印稿,a4纸);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