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工业产业的空间格局关联分析开题报告

 2021-08-14 06: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中国从1978年起第一产业主要向第二产业进行了转移。1978年以后,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变,按当年价计算的三次产业结构从1978年的28:48:24变为2013年的10:43.9:46.1,第一产业大幅下降,第二产业基本维持不变,第三产业大幅提高,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比例最高的产业。按当年价计算的产业结构所描述的状况是第一产业主要向第三产业进行转移。但按不变价计算的产业结构却是从1978的28:48:24变为2013年的2.1:69.6:28.3。这表明,第三产业占比(现价法)的提高主要是第三产业价格更快上涨所致。与当年价计算的产业结构相比,按可比价计算的第一产业占比下降幅度更大,第三产业占比上升幅度明显下降,而第二产业占比上升幅度明显加大。按不变价产业结构描述的状况表明,第一产业主要是向第二产业进行了转移。 中国从1978年以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产业是第二产业。从1978年到201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9%。中国经济如此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产业是什么?若按当年价计算,从1978到2010年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分别为10%、44%及46%,,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但若按可比价格进行计算,1978年-2013年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4%、67%和29%;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产业。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增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与许多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出现的情况一样,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一种典型的不平衡增长,地区差距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1]。进入1990年代中期以后,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对外开放战略,而此次开放的重点由轻工业转向了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拥有良好工业基础和人才优势的长三角地区很好地抓住了此轮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江苏、上海、浙江也分别在1991年、1999年成为高高型集聚显著的省区,表明此次开放使得长三角地区的工业化进程走在了全国前列[2]。再说近年来国外学者纷纷将空间统计分析的思想和方法引入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分析中来,取得了一系列成果[3-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1、研究内容(1)数据收集,从江苏省企业数据库调查江苏省基本经济单位的普查情况,为后期分析不同区位因子作用强度的行业差异奠定基础。(2)通过查阅相关年份的《江苏省统计年鉴》、《江苏省区域统计年鉴》,获得区县尺度数据,把圈层划分与城市功能区相结合,来进行空间单元分析。(3)以地级市为空间单元,考察地区生产总值在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分布状态和变化,从而判断出经济总量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基于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在ArcView GIS 软件和GeoDA空间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利用年鉴数据(1990年到2014年江苏省内工业产业总产值),对江苏省县域经济之间的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绘制了江苏省局域Moran sI散点图。

2、研究方法(1)文献检索法,综合国内外对于工业产业空间格局分析进展,结合江苏省工业产业实际情况,展开数据调查(2)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它是一系列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技术的集合,在发现邻近位置属性或现象的空间集聚和空间异常的基础上,描述事物的空间分布格局,揭示事物的空间关系。主要通过运用GeoDA软件中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来揭示事物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3)Moran指数,探究工业产业空间的集聚程度,进一步利用ArcGIS空间分析软件中Voronoi图形中的局部熵值IQR聚类法,工业空间分布集聚格局进行可视化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