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0DWT远洋散货轮机舱设备选型和布置设计开题报告

 2021-08-14 02: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散货船是专用以装载无包装(运送煤炭、矿砂、谷物、化肥、水泥、钢铁等散装物资)的大宗货物的船舶。按载运货物的种类不同,又可分为粮谷船、煤船、矿砂船、散装水泥船等。 早在1869年,大西洋航线上就出现了专用的尾机型运煤船。20世纪初,又出现了运输铁矿石等块状货物的散货船。但一般散货仍用普通杂货船装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散货的海运量增长很快,每批散货运量达几万吨、甚至几十万吨;加上在船舶装卸中普遍应用抓斗、链斗、皮带传送机、吸扬机等,因此散货船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全世界的散货船按总吨位计,仅次于油船。散货船必须系靠在岸壁才能装卸,由于受到港口航道水深和码头建筑的限制,载重量很少超过20万吨。散货船有如下特点 :①由于所运货种单一,批量大,对隔舱要求不高,所以只设单甲板。②各种散货比重相差很大,因而积载因数(一吨重货物所占的容积)不同。为了能够满载轻货,货舱容积较大。装重货时则采用隔舱装载的办法。有些船更采用大小舱相间的布置方式。因此,船体结构较强,可以适应集中载荷的需要。③为提高装卸效率,货舱口很大,宽度可达船宽的70%。 ④货舱两侧甲板下部以 40°~60°角、双层底上部以 35°角封闭,货舱的横截面呈八角形。这种结构在航行中可以限制货物表面移动,提高船舶稳性,在装卸中则可消灭死角,且可利用货物的自然流动,加快装卸进度。封闭的部分可作边压载水舱,尤其是甲板下的翼舱,对调节船舶重心高度有很大作用。⑤船中部的一个货舱有时作为压载水舱用,以补双层底和边压载水舱的不足,以保证船舶回程空放航行中的耐波性和稳性,并防止压载航行时发生中拱。 ⑥机舱通常设在船尾,使货舱有宽敞方整的空间以利装卸,空航时使螺旋桨能没入水中以提高推进效率。 ⑦有大吨位散货船航行的航线上的港口都有装卸设备, 所以4万吨以上的散货船一般没有起货设备。 散货船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以来,总体上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在国际航运业中,散货船运输占货物运输的30%以上。由于货运量大,货源充足,航线固定,装卸效率高等因素,散货船运输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散货船已成为运输船舶的主力军。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散货船运输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20世纪50年代以前没有专用散货船,都是用普通杂货船运输散货。典型专用散货船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散货流动问题,改善了散货运输的安全性,使海上散货船运输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散货船得到了迅速发展,1960年只有1/4的散货由单甲板承运,而自1980年以来,几乎所有的散货都由专用的散货船承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散货船船体损伤引起的沉船事故逐渐增多,散货船的安全问题再度受到世人关注,目前已经出现了双壳体结构散货船,虽然双壳体散货船的空船重量和建造成本有所增加,但其安全、经济和运营优势越来越得到航运界的认同,散货船的双壳化己是大势所趋。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散货船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要实现我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目标,首先就要在产量上超过日本和韩国,为此应该把吨位大、技术难度小、已形成优势的三大主力船型之一的散货船作为发展的重点,加大投入,增加技术储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目前国内的各大船厂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船型,像上海沪东船厂设计被誉为“中国沪东型”的7.4万吨散货船、上海外高桥造船厂开发建造的17.5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的17.4万吨双壳体散货船等都是国际上极具竞争力的散货船型。目前国内外的散货船需求大增,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加快散货船的建造和运输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在本次设计过程中了解散货轮研究现状,提高知识储量,拓宽视野;提高诸如文献鉴别能力、动手能力、组织能力等。这正是本次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1.完成毕业设计报告书:即工作量为10000字以上的设计计算说明书(论文),其内容包括:封面、原创声明、任务书、开题报告、目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绪论、正文(主机选型论证、设备估算书、设备明细表、轮机说明书)、结论(或结束语)、参考文献、附录(专题小论文)、致谢。

要求技术文件字迹清晰、概念正确、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设计依据交待清楚,计量单位及表达准确。

(1)主机选型设计:从船舶阻力的基本理论着手,根据经验公式,可算出船的总阻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2周:完成英文翻译;第3周:完成开题报告; 第4周:主机选型论证; 第5-6周:机械设备估算选型,完成设备估算书; 第7-11周:机舱布置设计绘图; 第12-13周:完成设备明细表、轮机说明书、专题小论文; 第14-15周:完成设计报告书、整理、排版; 第16周:复习、准备答辩。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戴学良. 船舶配套设备选用手册[m]. 镇江:江苏船舶,2002. [2] 钢质海船入级规范2014,中国船级社 [3]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 船舶设计实用手册轮机分册[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 [4]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 船舶设计实用手册总体分册[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 [5] 陆金铭. 船舶动力装置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6] 商圣义. 民用船舶动力装置[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7] 李建光. 船舶及海洋工程动力装置设计指南[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8]盛振邦,刘应中.船舶原理(上)[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9]徐兆康.船舶建造工艺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10]杜剑维,汤建华,李南,国外舰船动力装置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舰船科学技术,2010. [11]顾敏童.《船舶设计原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12]伊绍琳.船舶阻力.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13]施裕斌.船舶动力装置.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14]杨永祥,茆文玉,翁士纲.船体制图[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