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随迁决策影响因素分析开题报告

 2022-01-25 21:35:0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本课题的意义

近些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随着农民工数量的不断增多,农民工队伍日益壮大,在城市里,我们随处可见农民工朋友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与城市的建设息息相关。随着农民工大规模涌入城市,并因此一系列相关问题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农民工携带子女的现象也在不断增多。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5》显示,虽然我国流动人口增速放缓,但是流动人口还在增加。十二五时期,我国流动人口年均增长约800万人,2014年年末达到2.53亿人。根据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和城乡人口变动趋势预测,到2020年,我国流动迁移人口将逐步增长到2.91亿,年均增长600万人左右。有的学者指出农民工随迁子女并非短期滞留,多属长期流动,通常认为,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主要特点是流或者是动,他们在流入地的停留是短暂的,会很快结束他们的流动过程并最终返回老家。然而事实上,许多农民工在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之后,往往携带子女或其他家属较长时间留在流入地(王宗萍,2010)。《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5》显示,流动人口子女在现居住地出生的比例不断上升,跨省和省内流动人群都保持了这一趋势。

流动人口不断增加一方面可能得益于近些年来中国户籍制度的不断改革,为在外务工人员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尽可能的使其享受到与城市人口相同的公共福利,另一方面说明随着农民工群体外出务工时间的增长,物质资本的积累越来越倾向于家庭化迁移。但这些仍不能完全消除城乡管理体制的分割,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在流入地仍然不能享受与当地市民完全平等的待遇,再加上在城市消费确实比较高,举家迁移成本较大,一些人也会选择不携带子女迁移,对于留守子女而言,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感情缺失,在精神上和生活上都缺乏成长所需要的充足的关爱和照顾,身心成长和学习成绩等方面都受到不利影响。农民工是否携带子女迁移,成为一个影响中国城镇化速度、结构甚至质量的重要因素(宋锦,2014)。因此,研究农民工子女随迁决策的影响因素,一方面对于了解当前中国农民工及其子女的迁移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可以为政府的战略改革提供政策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

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为自己的探究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咨询指导老师、实证分析等手段,研究农民工子女是否随迁的决策行为,通过对比子女随迁和子女不迁移的两类农民工的特征,考察他们之间的差异,分析其随迁决定机制,分析制约子女随迁的限制因素和原因,以及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以便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促进城镇化、现代化更稳定和谐发展。

2.研究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书籍、网络等方法查找现有相关研究文献,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学习,并从已有文献中获得有关模型构建、分析的启示。

(2)描述性分析法:通过筛选整理所得到的信息和数据,绘制统计图表,并对影响农民工子女随迁决策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描述性分析,直观地展现这些因素如何来影响农民工子女随迁决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1.本文将农民工随迁子女明确为户籍在农村,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农民工的16周岁以下子女,不包括在城市之间迁移人口的16周岁以下的子女。由于子女达到16周岁及以上,可以自由进出劳动市场,更具有独立性,这属于本文的特色之处。较多的文献研究的对象为户籍在农村,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农民工的未成年子女,有的文献还包括城市之间的迁移,对最终想要的结果可能存在偏差。

2.本文将从五个层面出发,通过对农民工子女随迁与否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所展开的分析和考察,分析农民工家庭在安排子女随迁过程中的驱动力和阻碍力,以阐述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为切实维护农民工子女的相关权益提供现实依据。已有文献的层面大部分较为单一,从而可能忽略不同因素之间对决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尤其将政治因素进行量化纳入模型的文献更是少之又少。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2016年1月5日2016年1月15日:

进行前期准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深入学习有关知识,熟练操作stata、spss等用于数据分析的软件,为后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2)2016年1月16日2016年2月19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