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以镇江市丹徒区为例开题报告

 2022-01-30 19:49:1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研究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上升,休闲旅游赢得了众多城市居民的青睐,休闲农业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受国民经济能力和休闲时间的限制,短程旅游的需求急剧升温,休闲农业大都分布在城市周边地区,因而,休闲农业的发展与日俱进。发展休闲农业对解决三农问题、满足城市居民休闲需要、促进经济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休闲农业起步较晚,发展迅速,但是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布局分散、规模小、项目单一雷同、构想和建设的起点低、建设粗糙等问题。目前学者们对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概念、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措施等理论研究,缺乏系统性、可行性和指导性,同时,也鲜见有学者对具有典型性的个案或是地区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现实我国休闲农业有指导性的发展对策。综上所述,以镇江市丹徒区为例分析休闲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据提出推动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休闲农业的发展存在众多现实意义,因而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但国内外学者对休闲农业的研究主要是概念、现状、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鲜见有学者对休闲农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在经济发达的条件下为满足城里人休闲需求,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马忠秀,米晓妍,2011)。由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休闲农业也发展较早、较快(伍冠锁,2008)。四川、新疆、云南等省区,由于旅游业或特色农业发达,也间接带动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米晓妍,马忠秀,2011)。单福彬(2012)认为随着我国休闲农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休闲农业正逐步向涵盖多样功能、多钟经营模式和形态的高端形态演进,极大的满足了消费者的差异化、综合化需求。

王树进,陈宇锋(2013)认为影响休闲农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地理因素、农业基础、旅游发展、市场需求、农业技术因素和交通条件。其中地理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和农业基础对休闲农业的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旅游发展对休闲农业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交通条件和市场需求对休闲农业发展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代雯淇,侯立白(2011)则指出休闲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有休闲农业的地域因素(地理因素和文化因素)、休闲形式的多样性及休闲地区的服务质量。

对于我国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总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休闲农业对于三农的意义

米晓妍等(2011)认为休闲农业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McGehee(2004)认为发展休闲农业可以挖掘、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并且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农村文化,形成新的文明乡风。郭焕成等(2007)还指出休闲农业还可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Nilsson(2002)指出休闲农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就业机会。任国柱等(2007)认为城里的游客把现代化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信息辐射到农村,使农民不外出就能接受现代化意识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习俗,进而提高了农民的素质。

2休闲农业对于城市居民的意义

休闲农业丰富了我国城市居民旅游的类型和内涵。袁定明(2006)认为休闲农业的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走进农村、接近大自然和体验田园之乐的机会,引导城市居民熟悉农村,增进与农民的交流。他还指出,休闲农业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对于长期居住在城市的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参加休闲农业活动,既能增加城市居民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感性认识,又能通过参与农业生产活动锻炼动手能力,寓教于乐。

3休闲农业对于国民经济的意义

阮北平(2010)从我国经济的3个50%揭示了休闲农业的重要意义,即:114天的节假日消费占全年消费总额的50%,周末消费占每周消费额的50%,每天晚6点以后的消费占全天消费的50%。然而,受居民经济能力和休闲时间的影响,国内旅游目前突出的特点是:短程旅游需求急剧升温。此时,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正好能满足需求。

学者们对于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简单总结为:

1休闲农业布局分散;休闲农业规模小

我国目前的休闲农业多为自发形成,无序竞争,一哄而上,加上政府引导不到位,许多投资论证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决策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布局缺少整体规划(郭升民,2012)。詹玲(2008)认为许多地方政府对发展休闲农业尚未制定优惠政策,使得农民发展休闲农业资金不足,造成规模小。

2休闲农业项目单一;休闲农业项目雷同

胡伟等(2012)指出,目前我国休闲农业以农家乐、乡村饭店为主的占全国乡村旅游的60%左右,项目单一。文献中普遍反映的一个我国目前休闲农业的问题便是各地区休闲农业缺乏地域特色、渐趋雷同,对游客缺乏吸引力。

3休闲农业构想和建设的起点低;休闲农业建设粗糙

郭升民(2012)所说的,有的直接由农民个体或乡村集体出资开发的旅游项目,在经营方式和内容方面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农业旅游半径都小于9.5公里,这种规模必然使市场范围狭小、效益不高。黄爱莲(2011)指出,休闲农业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生态融合,而不是目前我国休闲农业普遍的低层次的农家乐等运作类型。

针对上述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问题,学者们认为的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对策主要有以

下几个侧重点:

1侧重点一:合理规划,促进休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

詹玲(2008)建议国家加快建立政府扶持,业主为主,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每年从财政中拨一部分资金,用于补助各地区休闲农业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各级地方政府也应该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当地休闲农业的扶持与引导;同时,建议通过市场机制,利用利息、税收等经济杠杆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Nigel Walford(2001)研究后发现,风景区5km以内比其他地段发展休闲农业更有益,因此合理安排休闲农业布局对其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侧重点二:拓展休闲农业功能,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休闲农业

段小力等(2013)在研究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总结了经验,台湾休闲农业经济效益明显,其中的关键在于休闲农业经营者通过提供教育解说、教学体验、土特产体验、乡村旅游等多种休闲方式,彰显了教育、文化、经济、生态等多方位的功能,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侧重点三:提高休闲农业经营者的素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发展休闲农业除了与一些科研机构结对、请专家指导等方式,还可以利用当地高校教育资源和实验条件,对农民进行农学、经营学、管理学、旅游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介绍国内外休闲农业的发展经验,让农民能结合自身资源与特色,开发创新(沈默,2010)。胡伟,张翔(2012)提出休闲农业的发展应在基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之下发展,结合实践采用生态型种养方式。

参考文献

[1]Ake Nilsson P. Staying on farms: An ideological background[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2, (1).

[2]McGehee N G, Kim K. Motivation for agri-tourism entrepreneurship[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04, (2).

[3]Walford N. Patterns of development in tourist accommodation enterprises on farms in England and Wales[J]. Applied Geography, 2001,(4).

[4]段小力, 蒋峰.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经验及启示[J]. 江西农业学报, 2013, (1).

[5]郭焕成, 孙艺惠, 任国柱, 吕明伟. 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 2008, (4).

[6]郭升民. 关于发展我国休闲农业若干问题探究[J]. 吉林农业, 2012, (5).

[7]胡伟, 张翔. 中国式休闲农业发展路径研究基于中国台湾和国外发展模式对比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11).

[8]黄爱莲. 乡村旅游与创意休闲农业发展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20).

[9]刘艳艳, 王晓峰. 空间布局理论下的我国休闲农业推进范式研究[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1, (6).

[10]米晓妍, 马忠秀.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 商品与质量: 理论研

究, 2011, (11).

[11]任国柱,郭焕成.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 (1).

[12]阮北平. 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机遇与策略[J]. 农村经济, 2010, (10).

[13]单福彬. 高端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律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12, (15).

[14]沈默.我国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南京江心洲为例.生态经济,2010,(11).

[15]伍冠锁. 我国休闲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4).

[16]袁定明. 我国休闲农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 农村经济, 2006, (9).

[17]张广海, 包乌兰托亚. 国内外休闲农业研究进展[J]. 北方经济, 2012, (11).

[18]詹玲.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研究[J]. 农业经济, 2008, (10).

[19]王树进,陈宇锋.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9).

[20]代雯淇,侯立白.浅谈休闲农业基于丹东市休闲农业满意度调查[J].中国农学通报,2011,(8).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以休闲农业企业为研究对象,以镇江市丹徒区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统计分析,对休闲农业企业经营的形式、条件背景、规模、利润等进行调查研究,探究休闲农业经营成功与否的多种原因及影响因素,以此为依据并结合休闲农业现状给出相关建议。

(二)研究内容

1、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研究

通过查阅统计资料和实地调研的方式,获得相关资料,基础分析出休闲农业的经营背景、条件、形式、规模、利润等资料和数据。

2、休闲农业发展因素分析

从上述现状研究中分析出可能对休闲农业发展有影响的因素,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3、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对策分析

根据以上研究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本论文的关键在于休闲农业相关资料和数据搜集,我打算查阅镇江市丹徒区相关文献和统计数据,并且结合实地调查、走访的方式获得相关资料和数据。

2、分析影响因素并建立数学模型,运用EVIEWS等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和影响程度。

3、根据统计结果,从实证的角度给出相关对策建议。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1、调查法

主要采用访谈法,对休闲农业企业相关人员进行访谈,获得相关资料和数据。

2、文献研究法

搜集镇江市丹徒区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以获得该地区休闲农业的相关信息。

3、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用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中获取的数据和信息,运用描述统计方法,借助EXCEL等软件对休闲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等进行整理、汇总和描述,为进一步的计量统计分析做铺垫。

4、计量实证分析

根据统计信息建立模型,对休闲农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考察。

(二)技术路线(见图片或附件)

(三)实验方案

在前期文献研究与实地访谈的基础上,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建立模型,以休闲农业企业经营状况是否良好为因变量,以所选取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利用EVIEWS等统计软件进行实证数据分析,归纳总结,找出显著性影响因素。

(四)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调查研究技术路线清晰,设计合理,分析方法具有操作性。

2、本课题综合利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访谈法,资料和数据具有可获得性和代表性。

3、本课题选择在镇江市丹徒区,本人对于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地方文化等较为熟悉,数据和资料的真实性较高,收集效率也较高。

4、本人对于调查研究的相关方法和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有扎实的经济学相关知识,保证了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4. 研究创新点

本课题以镇江市丹徒区为例,深入该地区休闲农业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从微观角度分析休闲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运用描述统计和计量分析方法,研究这些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和影响程度,以此为根据提出相关建议。

本课题有别与之前学术界对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宏观角度的研究,并且引入数量模型进行研究,不再停留在理论分析上,这将对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有意义的探索。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4年1月:文献收集及分析

2014年2月上旬:实地调查,深入访谈,进一步收集资料

2014年2月下旬:数据整理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