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评价性条件反射机制下青少年的内隐自尊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开题报告

 2022-09-11 20:58:1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西方传统观点一直认为低自尊容易导致暴力和攻击,但这仅仅是对社会现象的主观判断而已,并没有被确切的实验证据所证实。近年来有关自尊与攻击行为关系的研究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论,一部分人支持攻击与自尊关系的低自尊假说,认为低自尊导致了学生之间的攻击行为;另有研究者赞同受威胁的自我理论,认为中小学生攻击行为是由高自尊引起的,与高自尊紧密相关的自恋对中小学生攻击行为的产生也具有重要作用。

自从a.g.greenwald等人(1995)开创性地提出内隐自尊的概念以后,人们对自尊的理解和研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由传统的意识层面开始深入到无意识层面。内隐自尊属于内隐自我评价的范畴。内隐自我评价不同于外显自我评价,它是无意识的、相对不受控制的、过度学习而形成的自动化的自我联系。也就是说,内隐自我评价是在没有深刻的自我反省的情况下产生的(greenwald banaji,1995)。正如外显自尊反映个体的正向需要一样,个体也会为了维护内隐自尊表现出满足正向需要的行为,只是自身无法觉察出维护自尊是造成该行为的真正原因(kitayama s. karasawa m.,1997)。当个体觉察到所面临的情境与自我评价有关时,影响行为的是外显自尊。反之,当个体没有意识到其行为是为了满足正向自尊需要时,影响行为的就是内隐自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1)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评价性条件反射实验范式,了解青少年的内隐自尊与攻击行为的相关关系。

(2)查阅相关文献,制定问卷量表、编制e-prime程序,进行问卷调查、e-prime实验测试,分析调查数据,通过研究统计分析青少年的内隐自尊与攻击行为的相关关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实验法

(2)问卷调查(使用已有问卷)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刘锦泉,易芳.评价性条件反射对大学生情绪影响的实验研究[d]. 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13:

[2]李祖娴,聂衍刚.青少年生活压力事件、人格特质和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d]. 广州:广州大学,2010:

[3]朱睿达,陈彩琦.评价性条件反射对健康饮食的内隐态度、外显态度和行为的影响[j].人类工效学, 2013 , 19 (2) :66-7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10-24 ~2022-11-29:选题,文献研究,初步确定论文题目。

(2)2022-11-30 ~2022-03-10:文献研究,确定选题,接受任务书,并准备开题。

(3)2022-3-11 ~2022-3-24:文献查阅并撰写开题报告,按任务书要求进行前期研究工作,完成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