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农村住校小学生学习生活状况的调查分析开题报告

 2022-03-01 19:56:3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城镇化与城乡人口流动改变了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形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工随迁子女增加及农村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共同催生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使农村学校布局呈现出集体化、规模化和城镇化的特点。虽然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已经由撤点并校为主导的资源重组模式进入以学校自主性发展为核心的新阶段,但是大量农村学校的合并没有考虑到上学距离、上学时间、交通便利度、区域文化、学校设施状况、办学历史与教学质量等因素,使得出现低龄住校的现象。

针对农村住校小学生,绝大多数是教育领域对于农村寄宿学校的研究中,从社会化理论、教育规模经济理论、公共产品理论视角来阐明农村住校小学生的住宿饮食、心理情感和社会化发展这等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在社会学领域,研究者们主要从宏观的角度针对伴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和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城乡教育的差距的拉大,所体现的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以及在田野和对比调查中,深描农村住校小学生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动机、读书无用论、社会阶级的固化以及教育责任转移等。

本研究将研究对象聚焦于农村住校小学生,旨在用社会工作和社会学相关知识探索农村住校小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对现有乡镇学校的田野调查和已有文献研究,力求客观地反映农村住校小学生在住校期间的真实状况,全面总结农村住校小学生所面临的生活学习困境,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进而改善农村住校小学生的社会环境和提高农村住校小学生的生活学习的能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1、微观层面,了解农村住校小学生在学校里真实的学习生活状况,探讨农村住校小学生之间和其他人以及和环境的互动模式。以及客观地评价其优势与弱势。

2、中观层面,研究学校为农村住校小学生提供的膳食、住宿条件、教学以及娱乐设施等各种条件,分析学校系统对于农村住校小学生认知行为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次研究调查是在宿迁市泗洪县陈圩小学进行,主要是采取问卷调查和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具体步骤:

1、探索性工作。通过对老师家长的访问来熟悉和了解一些农村住校小学生基本的情况,以便对各种问题的提法和可能的回答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围绕农村住校小学生这一群体,自然地、随便地与各种对象交谈,并留心观察他们的特征、行为和态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胡传双,於荣.安徽省农村寄宿小学影响学生发展的问题与对策调查研究 [n].长春大学学报,2009.12(12)

[2]陈彦芳.寄宿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97-99

[3]李涛.探秘乡间底层孩子的日常“江湖” ——乡村教育田野深描[n].中国青年报,2015.9(1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①2016.11.——2016.12 毕业论文分组,确定选题

②2022.12——2017.01完成资料索引,阅读资料

③2017.01——2017.03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学生完成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