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就业影响的分析开题报告

 2022-07-18 12:31:0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总量迅速跃升,经济发展的重心己逐渐由总量

提升向发展方式转变上转移。产业升级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重要的途径,己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产业升级的影响开始展现在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与此同时,人口规模庞大的国情让我国一直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随着产业升级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劳动力就业状况势必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研究产业升级对就业的影响这一问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集中体现在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两方面。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根据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思路,本文研究内容可分为八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从中国产业升级、就业增长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背景出发,提出研究产业升级对就业影响的重要意义,并介绍本文研究目的、关键问题思路、方法和框架,从总体上对本文研究的整体构想、实现路径和研究意义进行详细的论述,并提出本文研究的创新所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学者对产业升级问题的探讨

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变动的问题并不是一个新颖的问题,相关的研究多如牛毛,但这些研究在范式和内容上有明显的趋同倾向。近年来,中国经济对产业升级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产业升级已经超出了以往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这一现象正在引起学者的关注,产业升级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也获得进一步发展。

从学界的研究来看,产业升级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全新的研究内容,早在建国之初关于#8220;工业有限发展#8221;、#8220;再生产理论#8221;的研究就涉及到#8220;产业结构调整#8221;的基本思想。改革开放以后,关于产业经济方面的研究经历了由短缺经济向转轨经济视角的过渡,研究内容围绕产业结构演变、产业结构调整、开放经济下的产业结构变化等问题,吴崇伯在对东盟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中,最早使用了产业升级的概念,认为产业升级指的就是产业就够得胜就换代,即产业结构向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产业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了快速的转变,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变化的研究也开始逐渐增多。在这期间的产业升级问题研究中,彭莉、林长华、皮军等学者对亚洲四小龙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动情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力图从中获取中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借鉴。范剑平、郑新立、姜明分别从消费结构、投资结构和外贸结构的角度研究产业升级问题。张帆对中国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进行了估算,强调人力资本在产业升级中的重要性,要使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比例在关键产业达到产业升级所代表的新技术的要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结合产业升级和就业增长的两大国民经济核心议题,本文以产业升级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作为研究目标,从对产业升级相关概念的解析出发,明确划分出产业升级内涵的层次,并有宏观到微观层层递进研究产业升级三个层次对就业产生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产业升级的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变动和产业价值链升级的三个层次内容,本文选择适当的衡量指标,定性定量的对我国产业升级在单个层次上的演变历史和发展现况进行分析,并分别以三个层次衡量指标作为自变量,逐步加入相应变量,建立起整体产业升级对就业影响的三个模型,依次涵盖了有宏观到微观的产业升级内容,得出产业升级对就业影响的效果。

同时,为了更进一步结合具体行业的实际情况,本文还选定对整体产业进程影响较大、吸纳就业人数较多的国民经济部门---制造业作为深入研究对象。在总体发展情况和合理划分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基础上,探讨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建立涵盖制造业产业升级三个层次内容对就业影响的模型,并对模型拟合效果进行分析,得出制造业产业升级对就业影响效果的结论。

最后,基于对国民经济整体产业升级对就业影响的研究成果,提出产业层面和劳动力市场层面的相关政策建议,以实现促进产业升级和就业增长的经济目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刘志彪.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与品牌战略[j]财经问题,2005,(5):25-31.

[2]李天舒.东北地区工业比较优势及产业升级途径分析[j].经济纵横,2007,(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