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佛系文化”影响大学生的样态分析开题报告

 2022-08-16 05: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选这个题目的理由是首先我个人特别感兴趣于佛系文化的问题,我觉得对于大学生来说,撰写毕业论文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如果毕业论文的题目过大或过难,就难以完成写作任务;反之,题目过于容易,又不能较好地锻炼科学研究的能力,达不到写作毕业论文的目的。

因此,选择一个难易大小合适的题目,可以保证写作的顺利进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佛系”一词与佛教中的平和、淡然与修为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时下,大学生群体中涌现出 了 “佛 系” 现 象,不 少 大 学 生 将 “行” “好的” “没关系”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类似不争不抢、疲于竞争的流行话是佛系文化的重要 表 现。

除 此 之 外,还有诸如佛系歌曲———《佛系少女》、 “佛系恋爱”——— “缘分到了自然就会来的” “佛系减肥”——— “缘分到了我自然就会瘦下来”等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郝佳婧大学生 “佛系” 现象分析及对策探讨中大学生”佛系“现象的影响分析中“佛系”现象在使大学生在同侪群体中产生情感共鸣和思想共鸣的同时,也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增加集体性焦虑、侵蚀和消解大学生的积极心态,导致大学生对生活的悲观失望、精神空虚等问题。 ( 一) 影响价值判断: 价值虚空与生命虚无大学生佛系现象的出现,对于社会主流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大学生可能逐渐养成消极的价值观与人生观,逐渐滑向价值空虚与生命虚无的状态。大学生可能更加习惯对于周遭的人和事抱着无所谓、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态度,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取向逐渐模糊,生命也逐渐变得空虚和虚无。大学生可能会缺失青年该有的努力拼搏、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产生疏离感。这种在价值观上的虚无主义反映到人生观与生命观层面,可能会出现精神空虚、道德冷漠、漠观生命,甚至在社会中自我价值感低、参与度低、社交能力减弱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要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腐朽思想,反对贪图安逸、追求享乐、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积极的人生态度。 ( 二) 增加集体焦虑: 青年亚文化的群体感染在大学生的群己互动中,佛系文化得以更广泛的传播,然而在这种广泛性的群体感染中,大学生佛系的人生态度、佛系的政治观、佛系的价值观等佛系文化借助自媒体的力量得以迅速传播。由于大学生渴望自我表达的心理特点,许多大学生更加热衷于对佛系文化进行创作和传播,导致青年亚文化被更多的大学生所热捧,不免会增加大学生的集体焦虑,更加助长大学生的佛系态度。虽然以佛系文化为代表的青年亚文化的出现、发展和传播并非都是消极性质的,它的存在张扬了大学生的个性,满足了大学神自我表达的欲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增进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但也容易导致理想信念缺失、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模糊等思想问题。而这种青年亚文化的传播在自媒体技术的影响下,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造成的消极影响也更难以估量。( 三) 销蚀积极心态: 精神空虚与方向迷失

大学生的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甚至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大学生本应当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集体主义人生观。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佛系文化悄然兴起,带来了空虚、迷茫、抱怨等 “不作为”的人生态度。大学生受到以佛系现象为代表的青年亚文化的冲击,可能会出现精神空虚与人生方向迷失的现实问题。大学生佛系现象可能会对大学生的积极心态产生销蚀作用,可能会动摇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致使人生方向迷失。这不仅不利于大学生个体人格的成长与完善,致使大学生产生精神空虚、人生方向迷茫等问题,阻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会影响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虽然此作者研究说明了”佛系“文化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并没有说明此文化也有有利的影响。并且此文献只是研究了宏观的”佛系“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并没有准确到我们要研究的疫情下的影响所以通过此文将深层的作出分析。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被试:本实验被试共xx人,通过网络招募取得联系。

材料:手机,朋友圈实验设计: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疫情下的“佛系”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其中,学习怠慢,生涯发展,手机上瘾作为因变量,自变量为性别、年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董扣艳“丧文化”现象与青年社会心 . 态透视 [j]. 中国青年研究,2017(11):11.

[2]郝佳婧 (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3] 刘沛汝, 姜永志, 白晓丽. 手机互联网依赖与心理和谐的关系:网络社会支持的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 22(2): 277-28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