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对救助站青少年成长影响的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09:08

全文总字数:649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的助人者,以爱人之心爱人,以生命影响生命,在救助和保护流浪青少年方面,社会工作者本着助人自助的理念,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感情的投入去抚平流浪青少年的心灵创伤,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引导他们走向全新的生活,从而在救助保护流浪青少年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其工作的研究,是对其无私奉献精神的肯定,也是对其救助工作模式的进一步探讨与学习,了解社会工作者在实践活动中存在的漏洞,为他们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意见,使得社会工作科学的助人方法得以实践。

分析、规划建立专业社会工作站的设想,目标是服务于流浪青少年,宗旨是为流浪青少年的职业方向进行引导与规划,使他们在离站之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使社工工作更有实际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关于流浪青少年问题的研究有很多。

(一)对于我国社会脆弱群体的概况已有很深入的研究。

我国关于对弱势群体这一概念的定义很久以来都没有具体的定论,综合众多学者的研究后被大多数人接受的界定标准是从生活物质条件、社会权利和声望、发展潜力和机会等方面综合进行。在我国,经过一些学者的调查研究,发现了我国的弱势群体规模在1.4-1.8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14%(2008年)。而对于脆弱群体的分类,又是众说纷纭。现在被普遍认同的是相对弱势群体和绝对弱势群体。所谓相对弱势群体,主要是一个动态的和发展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自然消亡的。而绝对弱势群体,类似于一些学者所指的特殊群体,包括儿童、孤儿(本文案主属于这一类)、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人、长期患病者,还包括社会中的一味生活懒惰者。称其绝对,是因为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这个群体都会存在,只是差异程度有别。其特征是其形成多属于完全的个人因素,即年龄的、生理的、个性品能方面的,基本与社会转型与经济专轨无关。[1] 而绝对脆弱群体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又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任何社会改革,都必须支付一定的社会成本。改革成本对社会成员的利益具有一定的伤害性,会蕴蓄社会风险。社会风险对社会成员形成一定压力,而全体社会成员中,对社会风险的承受力是不一样的。这时,社会风险易在承受力最低的群体身上爆发。犹如水桶效应,水流的外溢取决于水桶上最短的一块板。[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1、现有对流浪青少年的社会救助政策【附件形式】;

2、救助站当前工作模式(户籍政策),以及案主与救助站的联系,案主初到救助站的表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1、以点概全选择个案。

本文旨在通过对救助站一个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来了解这一特殊群体,并对这一群体的工作模式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所以在个案的选择上,就得十分注意案主的可代表性。

解决方法:对救助站内的案例资料仔细分析,寻找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向救助站内的专业社工寻求帮助,接受他们给予的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