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社会分层研究——以江苏省东台市新街镇方东村为例开题报告

 2021-08-14 16:07:2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近年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改革的重中之重在各类全国性会议上多次被提。统筹城乡是解决“三农”问题思路上的重大调整,也是处理城乡关系上的重大创新。而江苏省在这些年的实践工作中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城乡统筹推进工作,如“城乡一体化建设”、“苏州市城乡统筹试点工作”等,2014年,江苏省发布《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其中对江苏省的城乡发展一体化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也对未来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提出了规划。统筹城乡发展需要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结构的改变都将引发农村社会的变迁与流动,随之而来的社会分层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社会分层作为研究社会结构的重要切入点,一直以来备受专家学者关注。西方学者在社会分层上有很多经典的理论,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马克思认为,“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韦伯则提出了以财富、权力和声望的"三位一体"标准来衡量。其认为社会结构实质上是一个多层面的各种社会关系的统一体。对于这种复杂的社会结构的划分,应将主观和客观结合起来,采用三大标准:经济标准一财富、政治标准一权力、社会标准一声望。除此以外,涂尔干的功能主义分层理论从社会整合出发,突出分工基础上的职业共同体。中国的学者陆学艺曾经对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的社会阶层变化进行过具体分析,并根据农民所从事的职业类型、使用生产资料的方式和对所使用生产资料的权力三个因素,把农村社会分为10个阶层:农村干部、集体企业管理者、私营企业主、个体劳动者、智力型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农业劳动者、雇工、外聘工人、无职业者。这一分层标准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综合中西方学者的研究和理论可以发现,很多学者的研究点着力于整个中国,而对具体地域尤其是具体村落的研究较少;另外,以上的研究时间都较早,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过去的有些研究已经不能准确反映新时代的情况。因此,笔者根据在江苏省方东村的多方调查,决定以方东村为例,深入剖析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新农村阶层分化。目的是反映江苏地区农村阶层分化的现象,为中国农村阶层分化的研究,为江苏地区农村社会的研究,增加一些材料和提出一些意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研究内容:本文选择农村社会分层为切入点,通过查阅文献,撰写文献综述,对社会分层的相关理论和研究进行综述研究,并通过实地调查,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江苏省东台市新街镇方东村的社会分层进行个案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该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为构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主要内容如下:

1.绪论

1.1选题背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2016年3月18日至5月31日,进行实地调查,阅读相关文献,撰写论文;

2016年6月1日,论文提交截止日期;

2016年6月2日,阶段性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李强.社会分层十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邓晓臻.社会分层论[d].中国人民大学2006

[4]仇立平.回到马克思:对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的反思[j].社会.2006(0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