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以南京河西生态公园为例开题报告

 2021-08-08 08: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中国大部分的城市遭受着越来越严重的洪涝灾害。洪峰不断地增加,雨水排放系统陷于瘫痪,暴增的径流溢出水道,四处流淌,进而造成灾害与污染。频繁的洪泛和随之而来的水体污染,对人类健康、经济生产、以及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既有的城市排水系统已经显示出其局限性,生态、科学、有效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 海绵城市势在必行。

课题以南京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为例,解读城市雨水规划建设理念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了解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总结分析历史经验和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出切合南京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景观设计建议,并运用到园林工程建设中。以南京市区作为调研的空间范围,通过文献查阅、政府公示资料解读以及现场调研,梳理南京市不同片区的城市功能布局、水文地质条件、水环境需求、基础设施状况等,结合考虑各个片区相对应的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的功能、造价、景观效果和实施政策,总结归纳出在城市道路、广场、公园、绿地、建筑等建设过程中,采用的工程建设措施和生态技术方法及其运用原则。结合这些实践经验,将总结归纳的园林工程途径和生态技术方法因地制宜地运用到景观设计中,立足南京市的自然条件,着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积极推广和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不断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有效削减雨水径流污染,促进雨水资源利用,从而建设出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研究现状

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2014年12月31日,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讲话精神和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要求,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决定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与国外相比,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各个地区地理气候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口密度等差异较大,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在参差不齐的基础条件下,我国采用试点的形式,以点连线,再带动面,从而辐射海绵城市效应。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中明确提出应建设下沉式绿地及城市湿地公园,提升城市绿地汇聚雨水、蓄洪排涝、补充地下水、净化生态等功能。但是关于城市海绵城市技术的实践主要通过湿地、潜流湿地等手段进行局部雨水收集和水体净化,缺乏明确的整体规划和系统性设计。2015年,住建部在出台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指出,海绵城市的建设应从生态系统保护、生态恢复和修复、低影响开发等这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性地给出海绵城市的建设指南。粟杰文则在《海绵城市在市政规划中的体现》中明确指出对于海绵城市总体规划须以自然水文条件为基础、加强对自然生态的利用、减少对城市用地面积的占用,同时要将对开发城市中的排水系统、防涝系统、绿地系统以及道路系统等开发原则落实。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通过文献查阅、政府公示资料解读以及现场调研,梳理南京市不同片区的城市功能布局、水文地质条件、水环境需求、基础设施状况等,结合考虑各个片区相对应的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的功能、造价、景观效果和实施政策,总结归纳出在城市道路、广场、公园、绿地、建筑等建设过程中,采用的工程建设措施和生态技术方法及其运用原则。

研究计划: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文在解读城市雨水规划建设理念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之上,贯彻落实南京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结合对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的功能、造价、景观效果和实施政策的实地调查,总结分析出实践的工程建设措施和生态技术方法,从而提出切合南京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景观设计建议,并运用到园林工程建设中。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