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享居住理念下的南京小西湖棚户区老龄化住区空间方面的研究开题报告

 2022-02-02 09: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课题的意义:

2002年第二次老龄大会上联合国提出养老“去机构化”,在宅养老成为养老新趋势和当前中国城市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手段[1]。同时,在老龄人口规模日益加大、老龄化进程加快的现实背景下,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得老城区的居住社区公共活动空间逐步被忽略,失去了社区活力,社区文化得到遏制,而生活在其中的老年人生活质量也每况日下。

从理论角度而言:本课题以社区养老相关学术理论包括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人机工程学理论与其他相关学科理论研究作为理论指导[2],以老年人的需求特征和空间关系为切入点,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案例归纳出社区养老公共的改造方法,为今后社区养老改造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针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居住区目前存在的活动空间秩序错乱、公共配套设施差、建筑规划不合理等问题以南京小西湖棚户区为例对其进行进行有效的养老公共空间改造研究,建造多种类“社区共享客厅”满足老年人的不同活动需求,为老年人营造宜居的养老环境,并为今后的老龄化社会下的居住区设计改造提供指导性意见。

研究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1.案例分析法

借助书籍及网络资源,对相关理论、文献、专著等资料进行归纳、提炼总结,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查阅老龄化居住区、老旧街道改造、老年公共空间改造等设计案例,从中学习总结各类设计手法,为设计实践提供实践基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研究理论创新:目前,比起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在社区养老公共空间改造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可见社区养老虽已开始发展,但发展程度还远远不够。本课题一方面,通过对社区养老公共空间相关理论及案例的分析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社区养老公共空间改造的研究提出“社区共享客厅”的概念,及将社区或城市内老龄化严重的区域看做一个整体,在这个范围内针对老年人的行为特征打造多个不同形式的公共空间,像开放性客厅一样,满足老年人的各类社交及活动需求。同时针对现有社区老式住房提出建筑规划“拆、留、改”概念,及拆掉危险的棚户、留下可用的高层,并因地制宜的对现有住房及空间进行合理改动,打造对老年居民环境友好的居住空间。

研究内容创新:通过国内研究进展现状可以看出,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居住区规划设计方面,在社区公共空间改造上的研究较少。本课题以老年人的特征需求为切入点,对社区养老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进行了功能分析,并结合案例调研,从宏观和微观方向提出详细的改造策略,针对老年人的不同活动需求对社区内公共空间进行不同规划设计,通过探索老龄化居民对环境的心理依赖感及对社区活动空间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打造多种类“社区共享客厅”,使社区在满足老龄人口居住需求的同时,更能支持他们进行社交及户外活动。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整体研究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1.确定研究方向,搜集相关资料2.进行初步场地调研,完成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3.查阅相关设计案例,归纳总结设计手法

第一阶段预完成时间:2020年3月初之前完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