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R”模式的城市上班族个人代步工具设计开题报告

 2021-08-14 02:18:4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设计目的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大城市机动车的急剧增长带来了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主要表现为: 道路拥堵现象频发,拥堵时间较长,出行效率下降;交通量过于集中在干线道路而引起主要节点出现堵塞,遇事故极易引起大范围交通瘫痪;城市“停车难、乱停车”等问题日益突出;交通运输业对油品的消耗较大,城市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质量每况愈下等。虽然,如今“开车到终端,换乘地铁上班”的“p r”出行方式能够有效的缓解部分上述状况。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私家车的保有量不断增长,原本以私人小汽车为代步工具的“p r”城市出行方式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其一,大批私人小汽车停放在地铁、公交站等设施周围需要使用大量的停车场,占用了大量城市面积;其二,大量的停放车辆给车主们识别取用造成了很大麻烦,还有可能在停车场外造成新的拥堵;其三,城市中的一些道路禁止小汽车通行,小汽车很多时候无法解决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综上考虑,本次拟设计可租用的三轮小型自动电动车为主要个人代步工具,构建整个城市自动电动车租用网络,为饱受交通拥堵摧残的城市上班族提供更舒适,高效,绿色的出行方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基本内容

本次命题是专门针对城市上班族的个人代步工具设计,对上班族在“p r”通勤途中的需求进行统计,行为习惯进行分析并结合时下热门的出行理念,拟设计出更合理,更绿色,更便捷的个人代步工具。具体如下:

一,外观微型化,整体为三轮自动电动车,减少四座车位为两座,前两轮独立悬挂并带主动侧倾,前轮动力,后轮转向。提升整车的行驶稳定性与在支路交通上的灵活性,减少车辆停放时所占用的停车面积。可参考丰田的“i-road”汽车与雪弗兰的“en-v”。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阶段

时间

内容

1

1月15日前

学生题目选题确定

2

2月15日前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研究内容;展开市场调查,写出市场调研报告,完成并上传开题报告

3

3月15日前

完成设计草图, 20个

4

4月15日前

完成设计最终方案的审定;完成所有图纸的绘制, 开始制作模型或样机

5

5月15日前

完成产品样机(交通工具模型)的制作,完成设计说明书、翻译和毕业论文等的撰写和打印

6

4月30日-5月15日

学生上传毕业设计论文

7

5月16日-5月30日

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录入论文成绩

8

5月16日-5月30日

毕业设计的布展和展示,准备毕业设计答辩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陈刚,周扬军,程建学.城市外围停车换乘(p r)设施换乘效率的评价分析方法[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05,01:10-12.[2]韦波.未来城市移动模式 后现代个人交通工具[j].汽车生活,2007,10:030-033.[3]甄小燕.国外发展p r的经验及启示[j].运输经理世界(产业),2012,11:82-84.[4]李轶舜.过饱和区域交通管理与控制方法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5]王晓磊. 面向停车换乘的城市通勤廊道交通方式选择模型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6]宋心宇.杭州发展pr停车换乘的对策研究[j].交通建设与管理(学术栏),2013,09:86-87.[7]贺亚静.大城市交通换乘设施需求预测研究 ——以北京为例[d].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4.[8] 何保红.城市停车换乘设施规划方法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6.[9] yoshihiro.,s. et al. driverless car travelling guide system[p].united states patent: 4855656,08/08/1989[10] chen chao-da,li ying-qiong,zhong li-hua. multi-sensor fusion technology based tracking car[a]. proceedings of 2015 joint international mechanical,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jimet 2015)[c]. 2015[11] tagir gadelshin. modular unification as one of the possible directions of innovations 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a]. proceedings of the fisita 2012 world automotive congress--volume 10:chassis systems and integration technology[c]. 2012[12] yutaka hirano,shintaro inoue,junya ota. model based performance development of a future small electric vehicle using modelica[a]. proceedings of the society of instrument and control engineers annual conference 2015(2)[c]. 2015[13] 谷志亮.公共交通要在解决“最后一公里”中发挥主导作用[j].交通与运输.2011(04)[14] 高峰.自助充电 未来汽车发展模式[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5(16)[15] 赵盼.城市环境下无人驾驶车辆运动控制方法的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16] 程兴园.关于我国智能交通车路协同系统的探讨与研究[j]. 交通世界(运输.车辆). 2014(1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