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东岸开放空间贯通概念方案—青年设计师国际竞赛A2组—C开题报告

 2021-08-08 21:48:0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上海城市发展迈入转型升级、存量更新的新阶段,浦江东岸也承载了上海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生态环境优化和文化功能集聚等诸多诉求。

2016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黄浦江滨江公共空间贯通10公里,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的重点工作,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明确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于2015年10月提出率先启动黄浦江东岸滨江开放空间贯通工作,并将其列入浦东新区十大改革创新举措,计划至2017年底,全面贯通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浦东21公里滨江段21公里慢行通道、滨水休憩步道,沿江绿地基本建成;至2018年底,通过特色主题演绎及文化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亮点凸显、功能各异的主题区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我国目前多数城市在滨水区景观设计时,仅仅侧重于某些功利价值,如防洪,水运,灌溉等。

将滨水区的景观设计作为工程实体而非公共空间来看待,较少考虑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使人们行走在岸边,有一种畏惧感,不能获得良好的亲水性,使滨水区成为一个冷冰冰和缺乏生活情趣的堆砌体。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黄浦江东段现状调研 2.各层面的现状分析(环境,交通,设施等) 3.字体设计,分项设计,重要区域及节点详细设计 4.技术经济指标估算,投资估算2016.03.01--2016.03.15 5.收集查阅资料,案例分析,现状调查分析2016.03.16--2016.03.24 6.确定设计定位和理念,形成初步总体设计方案2016.03.25--206.04.02 7.方案确定及分项设计开展2016.04.03--2016.04.10 8.中期汇报交流2016.04.11--2016.04.18 9.完成设计全部内容2016.04.19--2016。

05.31 10.组内自评,接受审核,准备答辩

4. 研究创新点

结合周边道路和地块功能,在拆除的海鸥舫原址上重新设计建筑、广场绿化和亲水平台。

在保证滨江路步行交通贯通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黄浦江对岸黄浦公园、圆形英雄雕像、外滩观景大道等滨江景观的视线关系,整体环境与小陆家嘴的现代商务氛围匹配。

方案应考虑东方明珠游船码头人流对滨江路贯通和地块设计的影响,兼顾交通与慢性休闲的使用功能,设计安全、便捷、生态、优美的公共开放空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