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花果山乡前云村人居环境改善规划C1组-C-Connection·为乡村开题报告

 2021-08-08 21:48:3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城市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不仅使城乡差距日益显著,还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而随着连云港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条件整体有了较大的提升,改善村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也已成为当下农民迫切关心的问题。本课题以江苏省连云港市花果山乡前云村为例,探讨研究了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的规划与设计方法。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及文献查阅等方法,发现花果山乡前云村人居环境的现存问题,探讨分析了村民对于环境改善的意愿及需求,合理利用前云村本身的景观资源特色,并结合景观生态学、建筑学、规划学、政治学、经济学及社会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提出了改善前云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具体设计方法。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出一套适合花果山乡前云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理论价值体系,并探讨出切实可行的规划与设计措施,全面提高前云村的整体环境水平,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并为同类的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提供借鉴,从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和美丽中国愿景的实现。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整治方案和建筑修整措施,有助于改善花果山乡前云村的生活环境。方案突出前云村的景观生态特色并有效保护前云村本身景观的整体性和地域性特征。同时,前云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也间接地推动了花果山乡的经济发展进程,协调了山地、水系与村庄之间的关系,促进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城乡一体化的全面推进。课题将给出改善前云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具体设计方法并为我国其他同类乡村的人居环境改善提供建设性的案例示范。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自2013年全国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典型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范例。每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分别代表了某一类型乡村在各自的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以及民俗文化传承等条件下建设美丽乡村的成功路径和有益启示。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涵盖了美丽乡村建设"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的基本内涵。目前全国各地的新农村建设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各地也围绕着新农村建设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在江浙、京冀等地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新农村建设实例。浙江嘉兴市按照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规划,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为目标,采取先在试点村庄试行,再在全市范围推广的方式,推行农村的生态建设,包括实施沼气综合利用、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建设人工湿地等。嘉兴市的这一系列工程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更是实现了乡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循环利用,有效地实现了乡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近年来,先后共投入2.5亿元,积极发展以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生态休闲、自然景观、农耕文化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初步形成了以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鲜切花基地、苗木公司、现代粮食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垂钓中心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链,休闲观光农业年收入7573.7万元。村里建设的"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为张家港唯一一家四星级乡村旅游区。

国外乡村环境改造起步较早,有着许多成熟可借鉴的案例。比利时Machelen乡村中心的景观改造目的是复活乡村规划布局与其公共空间的内在关系,景观改造原则是亲水性和社交性。设计师结合村庄现有条件,重新设计了广场和街道,两个广场恢复了村庄与河流的联系,同时,大量天然石材的使用将步行街和广场统一成一个公共空间。荷兰的Glimmen郊野乡村区域的景观改造要采取生态恢复和新建景观相结合的做法,提升场地的景观品质。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1以连云港市花果山乡前云村为研究对象,对前云村的景观与生态现状实地调研,对村民的需求及意愿调查询问,并对调研结果分析总结。

2结合时代背景、村庄现状问题、当地景观特色及乡村景观生态相关理论知识,探讨出前云村人居环境的具体改善与修整政策,设计切实可行的规划改造方法,以提高前云村的人居环境水平。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前云村位于花果山乡东北部,花果山乡是著名旅游风景区花果山所在地,拥有丰富的历史与文化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十分厚重,景观特色鲜明,具有迷离神奇的色彩。作为临近风景名胜区的乡村发展道路是值得探究和思考之处。

前云村处于山地地区、村庄西侧有本村水库、村庄东面为云台山脉。村庄四周均为农业用地,种植小麦、水稻、果树、茶叶。村庄由于所处位置为山地地形,因此,村庄布局随形就势,依托等高线的走向而一次排开。同时村庄中还存有闲置的知青大礼堂、原前云小学、百年银杏大树及牌坊等具有历史感和文化意义的特色空间。山地、水体、区位、茶园、特色建筑及闲置活动场地构成了前云村独有的景观特色。如何合理利用修整特色建筑,调节村庄与山地、水体的关系,创造合理的公共活动空间并提高整个村庄的绿化率是本课题的创新与难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