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改造的空间格局与历史建筑的修复利用开题报告

 2021-08-08 22:26:5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选题目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老城改造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老城区存在的基础设施不健全、环境脏乱差、格局混乱、交通阻塞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因此,需要对老城区进行改造。然而,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历来是一大难题,旧居住区规划是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旧居住区再开发不同于新建,有其特点:

(1)复杂性,涉及社会、历史、政策等方面的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由于我国的国情,城市化进程起步晚,速度慢,许多方面需要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但前景广阔。以上海为例,在石库门、旧弄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海新天地携古纳今,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改造过程中综合考虑各个片区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才能解决改造区的修复问题。北京在改造过程中曾遭遇过惨痛拆除古城墙、单体古建、粗暴实施交通改造、不断在古城内叠加商业区的窘境。因此,我们在对古城进行改造时,需要认识到古城的整体价值,对其进行多层次保护。同时需要认识到旧城改造的与建设面临的困难与不足。

国外:发达国家由于工业化的较早展开,城市化迅速发展,旧城改造得以顺利进行,目前已达到较高水平。1958年8月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一届关于旧城改造的国际研讨会对旧城改造的概念做了较为完整的概括。该会议指出,旧城改造市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在城市老化地区实施的有计划的城市改造建设,包括再开发、修复、保护三个方面,并且对旧城改造执行制定出程序:调查研究→确定改造区→整顿措施→建设措施→挖成旧城改造。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内容: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老城改造的空间格局与历史建筑的修复利用,具体以扬州东关街为例。该课题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广,以本人目前的研究无法考虑到每个方面,因此,主要从两个层面说起。从空间层面来说,主要考虑了东关街建筑空间审美影响下所形成的空间格局以及古城修复利用所需要考虑到的原则、特点与方式;从历史文化层面来说,需要考虑经济技术、历史文化、政策法令、保护方法等方面,来分析东关街的空间格局与修复利用。

设计计划:

阶段

日期安排

2015.12.152015.12.31

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初步研究论文阶段

2015.1.12015.1.15

撰写完成开题报告

2015.2.12015.3.1

完成初稿

2015.3.102015.4.5

根据论文要求以及指导老师意见进行论文修改

2015.4.62015.5.20

再次修改,与指导老师交流修改

2015.212015.5.31

论文修改、定稿、打印,准备答辩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该课题主要采用1.文献分析;2.实地调研;3.问卷调查三种研究方法

创新:本课题通过对东关街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空间格局变化以及如何对其进行修复利用等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结合现有理论与方法,并通过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等方式,详细探索更多修复改造的想法与构思。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