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沭河之光景观带改造规划设计开题报告

 2021-08-08 23:36:4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新沂沭河景观带位于整个市区的中心位置,自北向南将城区分为东西两部分,规划以建设东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第三大工业城市为依据,以沭河及其沿线景观带为核心,以绿色生态为基础,以新沂文化为依托,通过水系、绿化带、交通道路几大元素将规划区细分成灵活多变的地块,使规划区形成丰富的空间效果。以沭河景观带为轴线,南北贯穿,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创造出宜人的生活工作环境。绿化系统以沭河和周边景观带为主线,结合城区内的绿化系统,将整个区域连接成为有机的生态体系。沿河景观带以与自然共生为理念,以以绿为主,以史为线,以人为本为规划方针,黄绿的交响、如歌的行程为主题,结合现状,将整个景观带分为古韵区(展现历史文化)、今风区(展现现代生活风)以及鸟鸣区(未来发展自然区域)三大部分。三个区域互为依托,相互融合渗透,共同构成了新沂沭河景观带丰富的人文及自然景观。本次课题研究就以新沂沭河之光为例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探讨,以寻找科学,和谐,生态的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之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对滨水景观带的研究国外城市滨水区域的演化,可概括为:自然形态的发展、工业时代的发展和现代滨水区开发三个阶段,是一个由繁荣到衰退到再开发的过程。对于城市滨水区的研究与实践多围绕着滨水区在城市更新与复兴中的地位进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环境保护和历史保护运动促使西方国家掀起了一场城市滨水区的复兴运动,衰落的城市滨水区被公园等公共开放空间替代,居住、游憩、办公、商业等功能在滨水区得到整合,如美国巴尔的摩内港开发、圣安东尼奥河改造、英国的伦敦港区开发等项目。德国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近自然型河流概念,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亚洲的日本、新加坡等国也都针对滨水绿地、滨水开放空间做了研究与实践。目前,西方城市滨水区已从局部景观改造发展到针对流域、宏观尺度的景观格局、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融城市规划学、景观生态学等相关学科于一体,注重水环境的系统性、生态性和多目标性,以及自然资源保护、雨洪管理、滨水景观营造、滨水用地多功能开发、城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等方面,已形成相对完整、成熟的理论体系。

我国对滨水景观带的研究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滨水区建设起步要晚很多。我国的滨水景观设计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对水域护岸的生态保护极端忽视,水域空间的治理与规划仍停留在片断化的层面上,还远未能从生态整体角度上进行统一的设计规划。一些发达城市河道系统水质严重被污染,这是现代城市的通病。水质污染严重的河道,不仅大大降低了其生态功能的发挥,致使河道生态功能遭到破坏,更使一些水网丰富的江南城市沦为严重的水质型缺水城市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的滨海、临江发达地带开始了城市滨水区域建设。90年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城市扩张和更新,开始借鉴外国滨水区建设经验进行滨水绿地建设,迎来滨水绿地开发的高潮。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建设用地范围扩大导致的建设用地紧张使得城市用地开发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加之市民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充分利用自然山水资源构建城市公园绿地体系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目标之一。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1、了解滨水景观规划发展的新趋势。(1)对滨水景观系统规划研究进行深度的拓展。(2)掌握滨水景观规划中新技术的运用。2、了解滨水景观的功能、作用及其规划原理与方法。(1)了解植物、建筑、山石、水体等物质要素在滨水景观中的应用。(2)结合我国滨水景观发展概况进行绿地景观改造3、了解城市绿地植物配置的主要原则方法及配种要点4、了解影响现代城市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环境污染来源对滨水景观带的重要影响以及滨水景观带在生态系统中起到的的重要作用剖析。

毕业设计的主要结构为:

[1]前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滨水景观设计是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条件下对滨水环境品质提出的更高要求,究其实质是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所引发的精神追求,这为滨水景观设计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也对滨水设计提出了新的求,如何突出了自然风光!历史风光!生态风光!人文风光与时代风光的主题,创造出了富有特色的滨水景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