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影响开发与城市雨洪管理开题报告

 2021-08-08 23:37:4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城市洪涝及径流污染、雨水资源的流失、排水系统的老化落后、水环境恶化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如何解决好城市雨水控制利用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雨水排放与径流污染控制,降低城市雨水排放的社会与环境代价,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是我国今后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以低影响开发原理为基础,结合国内现在城市雨洪内涝现状,介绍了低影响开发模式和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案例,提出国内推广低影响开发模式的问题、挑战与对策,同时就LID雨水管理模式的中国化,为该模式在中国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出见解。

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一些城市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洪涝灾害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已经非常严重。雨水作为水循环系统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在构建可持续水循环系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对城市雨洪实施有效的控制利用已成为环境、市政、规划、建筑、景观、水利等专业人员必须重视的一个重大课题。一些发达国家关于雨洪控制利用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并且已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国内开展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的系统性研究和应用均起步较晚。至今,只有北京、上海、深圳等少数发达城市开展了较系统的雨水利用,而我国绝大多数城市仍将雨水当作一种废水简单地排放。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Development,L D)不但可以提高开发项目的环境效益,而且还能降低项目开发的费用。L D不仅能有效地在源头去除雨水中的营养物质、病原体、重金属离子等,还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和降低土地开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L D既适用于新城开发,又适用于旧城改造。L D能有效控制雨水冲刷带来的污染物对受纳水体的污染,渗入地下的雨水还可为河湖提供一定的地下水补给,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低影响开发方法目前已被美国、瑞典、新西兰、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一些发达国家采用。在美国和欧洲迅速发展。

国内低影响开发模式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雨水利用的概念在国内由来已久,但真正意义上的低影响开发模式引入国内的时间不超过10年。由于引入我国的时间较晚,目前国内还没有较大规模的已创建完成的低影响开发示范区。北京、深圳、上海、昆明、嘉兴等城市已开始着手低影响开发示范区与示范项目的创建,其中,深圳市光明新区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被确定为国家低影响开发示范区。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内容:

前言低影响开发孕育于西方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雨洪管理实践中。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落后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凸显,其中最主要的是城市内涝、面源污染、雨水资源流失、生态多样性破坏等问题。鉴于此,我国初步确定了新世纪城市雨水管理模式,即放弃原来的单纯以快速排放为主的设计思路。大力推广美国环保局上世纪提出的,以雨水利用、截污减排、源头径流控制为目的的新型城市雨水管理模式低影响开发模式。

时间计划:

1、2014年1月6日1月13日 完成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本文主要研究方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个案研究法

创新:本文以低影响开发原理为基础,结合国内现在城市雨洪内涝现状,介绍了低影响开发模式和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案例,提出国内推广低影响开发模式的问题、挑战与对策,同时就LID雨水管理模式的中国化,为该模式在中国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出见解。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