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LA/园冶杯(规划组)设计竞赛4开题报告

 2021-08-09 00:23:1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城市设计并不是一种装饰行为,它涵盖了各个区域的特点,突出其特征性和整体性。交通系统的日益发达,城市区域特征的日趋个性化,向城市交通系统景观多样化提出新的要求。地铁站是城市交通的重要枢纽,也是所在区域对外的重要门户。本设计试通过现场勘察、问卷调查、文献搜集、虚拟建模、空间解析等方法收集研究数据,通过分析数据信息,对南京林业大学校门地铁三号线区域进行景观重塑。使地铁这一冰冷而司空见惯的城市交通枢纽与大学校园特有的热情与活力产生激烈的碰撞与对话,试图探索城市交通系统与校园文化特质交流的可能性。南京地铁三号线新庄站与南京林业大学,在地理位置上是唇齿关系。本设计旨在使校园活力融入城市快速交通系统,改变城市交通系统固有的没有特色、千篇一律的外在形象与内部功能;同时,也使得城市快速交通对校园生活产生积极有利的影响。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地铁站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简称城轨系统)提供供铁路列车停靠的地方,用以搬运货物或让乘客乘车。此类基础设施往往使乘客对城市产生快速认知。很多城市早已意识到地铁站可以作为展示自己文化的窗口之一并付诸实践。如巴黎许多地铁站的进出口处,都能发现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涂鸦作品,展示了一种年轻与活跃的氛围;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的地铁站青花瓷式的壁画中透漏着浓郁的中国式美丽,具有浓郁的中国风和现代化的气息。而景观都市主义描述当代城市化进程中一种对现有秩序重新整合的途径,在此过程中景观取代建筑成为城市建设最基本要素。如同现在地铁站需要与校园特征结合碰撞,从而创造出具有校园特征的地铁站景观来代表地铁文化。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1.设计项目的背景条件、重要性2.设计项目的环境概况,包括现场地形、周边环境、历史人文要素等。需要现场调研、资料收集、实地测量等3.受众(包括南京林业大学师生、周边居民等)对地铁站功能、效益的期望4.立足校园文化、突出校园特色的设计立意5.地铁站景观与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部景观的融合、呼应计划:2013.3.22013.3.28确定完成开题报告、任务书2013.3.282013.4.1实地拍摄照片、组织现场测量;搜集南京林业大学地形图、历史文化资料;搜集南京地铁三号线新庄站资料、调查师生及周边居民对地铁站功能的要求等、完成设计草案2013.4.12013.4.30深化、调整设计方案2013.5.12013.5.30完善细节、制作答辩文献注:2013.3.32013.5.30,每两个星期请指导老师提出修改意见

4. 研究创新点

1.大学校园的丰富热情与活力与地铁这一普通冰冷的城市交通系统产生激烈碰撞与对话,地铁站和校园延伸与交织、创造具有校园特征的地铁站景观。

2.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周边大学与展览厅,对现有秩序的重新整合,互利互补。运用丰富的校园文化要素和传统的历史文化符号,使南京地铁三号线新庄站散发青春校园活力,彰显百年校史沉淀。

3.赋予地铁以及周边景观以浓郁的大学校园特色,同时营造利于学生发展的校园外围氛围,建立起良好的公共开放空间,地铁里建造社团,作为交通枢纽的地铁景观建设的一大创新,结合校园文化,在内容上创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