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郊外来务工人员生活空间浅析-以莲花新城为例开题报告

 2021-08-08 00:48:08

全文总字数:1113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对图式与生活空间的定义作介绍与界定,并提出了生活空间图式的概念。

利用图式语言对南京远郊外来务工人员生活空间形态进行研究与分析,初步揭示外来务工人员生活空间图式变迁发展的一般规律。

意义:远郊外来务工人员生活空间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改善,优化外来务工人员生活空间的组织和营造,提高其生活质量,而且还有利于形成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人和谐的关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 国内学者对中国城市内部生活空间与居民日常生活活动进行具体而深入的探讨,如柴彦威等(1996)较早研究了以单位基础的中国城市内部的生活空间结构,并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了基于居民日常活动空间的城市居民生活活动空间(柴彦威等,2002);王兴中(2004)从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出发对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城市内部的生活空间质量给予了较多关注;章光日(2004)对长时段的人类整体的生活空间图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张雪伟(2007)则从城市社会学和文化研究的角度分析了上海市日常生活空间的演化。

国外:帕西诺(pacione, 2005)将少数族裔集聚区划分为侨民区(colony)、少数群体飞地(enclave)和隔陀(ghetto)三种类型,侨民区是移民融入流入地社会的中转站,存在时间一般较短;而飞地与隔陀存在时间较长,二者是外部歧视与内部凝聚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者为主导因素时为隔陀,当后者为主导因素时则为飞地。

梅西(massey, 1993总结了美国隔陀产生的原因,认为存在贫困文化、经济转型和空间集聚等多种观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外来务工人员研究范围:外来务工人员研究方法:样本问卷调查法方案设计:生活空间图式的概念,生活空间图式的模式,对生活空间图式的分析提出问题空间改善策略和建议计划:2019年1月5日前,搜集,查阅资料;2019年1月13日前,完成开题报告。

2019年3月15日前,完成论文大纲。

2019年4月8日前,完整论文初稿,通过中期检查;2019年5月20日前,修改论文,完成终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通过发放问卷获得一手数据的方式对生活空间图式进行浅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