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抗日战争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名人旧居与活动类遗址开题报告

 2021-08-08 15:14: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与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进行的八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发展史上一个最重要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一个重要转折。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记忆,而南京作为一座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城市也成为了抗日战争的一个缩影,历史留给南京不可磨灭记忆的同时,也保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抗战遗址,而名人旧居与活动类遗址作为抗战遗址的一部分,其承载了南京抗日时期特殊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规模建设与名人旧居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南京抗日遗址的保护与利用状况不佳,如何发现南京抗日战争名人旧居与活动类遗址现存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利用对策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针对南京抗日战争名人旧居与活动类遗址的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以期达到下列目的:1.总结南京抗日名人旧居与活动类遗址的现状 2.发现南京抗日名人旧居与活动类遗址现存问题 3.基于对南京抗日名人旧居与活动类遗址现存问题发现现有保护措施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利用整改策略 4.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同类研究概况

1.国外研究现状

国际上随着全球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各国都深刻的理解了文化遗产的不可替代性和遗址对于文明传承的重要作用。在这样的共识下,关于遗产保护的活动在国际上日益活跃起来,各国相继颁布了《雅典宪章》、《佛罗伦萨宪章》、《威尼斯宪章》、《考古遗产保护与管理宪章》、《奈良原真性文件》、《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等一系列的保护公约和宣言。

国外对于抗战遗址的研究大多是以大遗址的方向进行保护与利用,在德国,因其历史文化遗迹中占据比例较大的是古建筑遗迹,所以对它们的主要保护方法是建立博物馆、展览馆,以此达到保护和展览的目的。二战之后,一些重要的欧美战场遗址也纷纷被欧美国家作为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起来,积极地开展保护研究工作,并做了合理而有效的利用。而遗址公园的形式在欧美国家则被高度重视和广泛利用,遗址公园特别需要营造纪念氛围,通过遗址原址、纪念碑、纪念馆、警示园等要素对历史事件进行展示和映射,使参与参者能够体会感受场所精神[1]。遗址公园注重把遗体本体与周边自然环境两者紧密结合,互相影响,体现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自然的生态景观价值[2]。其中保护较好的战争遗址有法国的诺曼底登陆战遗址、索姆河战役遗址、美国的珍珠港等,这些地点如今都成为当地的旅游文化热点[3]

对于名人旧居与活动类遗址,欧美发达国家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和较为成熟的保护与利用实践经验。

英国早在19世纪就开始对名人故居进行挂牌保护,之后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 经过不断地研究,认为挂牌保护是英国名人故居最有效的保护方式。经过长达 2至 5年的严格审定,一些得到国家认证的名人故居,会在房屋的显著位置镶嵌一块蓝色的牌子,受到法律保护,不得拆除。比如老舍在英国期间居住过的房子就是蓝牌屋之一。

德国对古城古迹保护的意识一向强烈,政府每年投入资金并不断健全法律法规,而德国人对名人故居的保护方式是采取某一种方式或者几种方式结合的方法进行保护,这些方式包括:功能更替式保护、风格共容式保护、部分拼贴式保护、遗迹残存式保护、整体修缮式保护、位置平移式保护。

美国对历史建筑物进行登记、挂牌,对于名人故居,既保存和维护其原有结构,使其具有历史原创性,也保护其历史格局,并追踪其历史价值。美国对于有些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也采用辟为博物馆的做法,更多的仍然维持原来的用途。有些重要人物的故居已不复存在,那么就在路边立一块牌子,写明什么人什么时候在这居住过,做过什么贡献。

日本名人故居的保护注重原真性,修饰上也保持原来的格局,供游人参观的日本名人故居,收取少量的门票费用,在故居内非常详细地介绍主人的生平和著作年表,摆放着大量照片,为游客提供纪念册销售、免费加盖纪念章的服务,还有摄影场、连锁餐饮、书店、纪念品商店、现场演出、免费存放物品等设施。一般设有自动售票机、大屏幕投影设备等现代技术服务设施。同时,很重视游人的安全,保卫、保护制度和设施都很完善[4]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战争遗址保护理论方面起步较晚,相关地区有出台一些政策,例如:《重庆市抗日战争遗址保护利用办法》。相关论文方面如:浙江大学谷增辉的硕士学位论文《战场遗址的保护与利用研究》提出战场遗址概念,战场遗址,就是某一时间段的交战发生后的所在地遗址,它包括所在地遗址和所有与这交战相关的物质遗存及相关事件[5]。战争遗址是非常重要的历史遗产,也是不可磨灭的记忆。国内很多著名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遗址也已经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开发,很多遗迹已经成为热门的红色旅游景点或景区,如哈尔滨的731部队遗址、平型关战役遗址、台儿庄战役遗址等[3]。但许多重要但不为公众所熟知的战场遗址被大量损毁或濒临损毁,形势严峻。

关于名人旧居与活动类遗址,我国倒是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并与国际文化保护组织达成了诸多共识。这其中比较主要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办法》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相关书籍有中国名人故居游学馆专著青岛卷、南京卷、昆明卷、广州卷、厦门卷、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杭州卷。还有陈光中编著的 《风景京城名人故居与轶事》8本[6]

国内各个地区对于名人旧居以及活动类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情况也不尽相同。

重庆名人故居的利用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用于纪念馆、陈列馆、博物馆,或位于公园、植物园、风景区内的名人故居,共有59处,如江津区的陈独秀旧居、巴南区的杨沧白故居、沙坪坝区的冯玉祥旧居等;二是被机关、部 队、学校等作为办公用房使用的名人故居,共有51处,如重庆市交委后勤中心办公的邵力子旧居,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学院所在的林园4号楼即林森官邸,渝中区中山二路的杨森官邸现为重庆市少年宫的教学用房等;三是作为民居或宿舍使用的名人故居,共有55处,如位于渝中区大溪沟街道马鞍山18号的沈钧儒旧居、合川区合阳城街道文华街79号的卢作孚旧居、綦江区金桥镇新木村的刘子如故居。另有6处闲置,42处没有明确指出利 用情况[7]

上海对于名人故居的保护主要是基于法律条约的保护,1992年1月上海市正式颁布并实施了《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保护管理办法》,并先后认定发布了四批近现代优秀建筑共680处,其中有16处为近现代名人故居。于2002年7月上海市人大通过了《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保护管理制度借鉴了国外在历史保护方面的先进经验并由政府规章上升至地方性法律,这保护条例的制定标志着上海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了较为完善的阶段。于此同时,南京、厦门、天津等城市也先后制定了对历史性建筑的保护条例[8]

南京市主要是对于民国建筑的研究,南京市文化局、南京市文物局主编的《南京文物精华》的《建筑编》中,以简要的文字和丰富的图片资料介绍了南京市民国时期的建筑的现状。潘谷西在其主编的《南京的建筑》中对南京的近代建筑做了一番调查研究,从建造历史、设计方案、布局规划等角度对建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刘先觉、张复合、村松伸和寺原让治主编的《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南京篇》中,对南京的近代建筑进行了概述,书中附有南京近代建筑的调查表、分布图、实测报告,对近代建筑的修复、保护也进行了一定的阐述[9]

3.问题探讨

抗战遗址是历史的遗存物,是现实的教育基地,更是弘扬一个民族精神的大课堂[10]。国外对于战争遗址的保护进行的较早,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自己的理论与法律,对于名人旧居与活动类遗址的保护与利用体系也较为完善,而我国对于一些战争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意识比较缺乏,其中名人旧居与活动类遗址的保护也不尽人意,国内学者大多停留在文字与理论的说明上,对于保护与利用的方法研究的较少。而专门研究南京抗战时期名人旧居与活动类遗址的文献较少,但是对于民国时期的名居研究还是比较多的。南京的民国建筑很多都被保存下来并进行了一些合理利用,比如:延续其原有用途、改为展览馆或纪念馆、为政府机关及部队所使用,但是南京还有大部分的抗战时期的名人旧居与活动类遗址保护与利用状况不佳,很多遗址残破不堪,甚至被人遗忘,这些遗址游离于城市空间和人们的生活之外,如果不采取措施保护利用,南京市抗战时期的历史记忆将不会被完整的保存下来。在未来,我国应多参考国内外的成功案例,逐步完善相关法律与理论,结合实际,加强对于南京抗日战争时期的名人旧居与活动类遗址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利用措施。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本文从四个部分对课题进行研究:第一部分通过现场调查确定南京抗日战争名人旧居与活动类遗址的名录。第二部分实地考察并深入了解南京抗日战争名人旧居与活动类遗址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及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严重危害。第三部分借鉴国内外对于名人故居与活动类遗址的保护与利用的成功案例。第四部分鉴于国内外的成功案例提出南京抗日名人旧居与活动类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对策研究并对后续研究提出思考与展望。

研究计划:

(1)第一阶段,2018.12.15-2019.2.15收集资料,构筑论文大纲,进行论文编写

(2)第二阶段,2019.2.12-2019.4.15论文初稿,修改不当之处

(3)第三阶段,2019.4.16-2019.4.30论文资料整合

(4)第四阶段,2019.5.1-2019.5.20论文定稿及准备答辩

4. 研究创新点

(1)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总体规划、区域规划、遗址单体三个不同层级对南京抗日战争遗址提出相关保护与利用策略

(2)选择抗日战争遗址中的一小类名人旧居与活动类遗址进行研究,合理提出保护与规划意见,挖掘潜藏在抗日战争历史中的深层内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