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人性的善良——关于郭文斌小说中的传统文化书写开题报告

 2022-04-29 21:14:3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的一些思想观念以及文化观念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文化持反对和批判的态度,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不容乐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偶然接触到了郭文斌老师的作品,他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将汉语普通话与乡土语言有机结合,并且选择纯真天然的儿童视角,在对农村日常生活琐事的讲述中,呈现出了农村社会本真及许多有生命力、启示力的东西,让我颇为动容。

近年来学者对于“郭文斌小说”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对于郭文斌小说中儿童形象的分析。在郭文斌的小说中存在着这样一组天真烂漫的群体---儿童,他们是一群特殊时期特殊地区的孩子。这些儿童形象,既勾起了郭文斌内心的童年回忆,同时又借助儿童的目光和思维表达了郭文斌对现实世界的直观感受和真实体验。马志敬、徐玉英的《浅论郭文斌小说中的儿童形象》、张倩的《论吉祥如意本真纯美的儿童性书写》以及李利芳的《苦难的两种表达——李凤杰、郭文斌儿童小说创作比较》等论文就曾先后提到了郭文斌小说中的儿童形象,在郭文斌的笔下,儿童都是天真而烂漫的,他们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真善美”;其次就是关于乡土小说的内容,郭文斌的作品以一种纯美的姿态来看待农村中正在消失的乡情和乡意,他用自己的笔构筑了一种诗意的乡土,这种乡土更像一种精神寄托和追求。但是郭文斌并没有简单停留在乡土经验的表层上,而是借这种经验开启了一个更为深层次的、更为丰厚广阔的艺术空间——传统文化,由此,他的文字直接潜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之中。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品有张富宝发表的《安详灵魂的诗与思——郭文斌乡土小说简论》、郭茂全的《乡土文化的执著寻找精神家园的诗意守望-评郭文斌的长篇小说农历》以及李兴阳发表的《安详的民俗人生与成长中的天问——郭文斌新世纪乡土小说论》,最后是关于郭文斌小说中传统文化的研究,而这也是他的小说当中最具研究价值的内容。例如王光东、陆星瑶所发表的期刊论文《民俗文化的艺术化——以郭文斌农历为中心》,吴世奇发表的《现代性语境下的传统文化记忆与认同——郭文斌文学创作论》以及谢绍珩发表的《文化传统的诗意守护与人性本真的温情呼唤——评郭文斌的吉祥如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内容主要是:郭文斌的创作动机、郭文斌小说中的传统文化书写是如何体现人性善良的以及郭文斌传统文化书写的价值,所以文章分为三个大的部分。

(一)郭文斌的创作动机分为三个方面,他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书写,渴望实现人心得以慰藉、人性得以复归、人生得以升华的创作动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 、研究方法

1、比较研究法:将不同学者的研究结论进行比较归纳.

2、文献研究法: 在图书馆及相关网站查阅大量相关的资料、文献,并加以认真地研读、分析,总结前人的研究方法与结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丁琪.中国现代乡土小说中的民间文化形态.[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

[2] 摩罗.文学应该怎样面对底层文化.[j].文艺争鸣,2007

[3] 晓章.行走在纸业上的快乐——访郭文斌.[j].黄河文学,200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2022年10月—11月 见面(或网络)沟通,确定题目。

2. 2022年11月—12月 选题,教师申报课题,学生完成资料索引,阅读资料

3. 2022年12月25日—2022年2月24日 教师下达任务书,学生继续查阅资料,为撰写论文做准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