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认知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近三十年来,认知语言学蓬勃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同时,国内外都涌现出不少研究成果。其中,兰盖克是认知语言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而由他创建的认知语法正是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之一。情态动词作为一种特殊的助动词,引起了许多语言学家的研究兴趣,中外已有很多学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情态动词进行了研究,但是完全基于兰盖克的认知语法理论对情态动词的研究还比较少。对情态的研究历史悠久,其一直是逻辑学、哲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近年来语言学的兴起,情态这一概念也引起了广大专家学者的研究兴趣,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兰盖克的认知语法理论可以更完善,更有力地对情态进行说明,他所独创的动态进化模式可以对情态动词进行进一步的阐释。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和分析兰盖克的认知语法理论,旨在对情态动词的演变和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并能够对情态动词和其他动词进行更好的区分。
研究意义:在认知语法视角下对情态动词的研究还不足够的前提下,本课题的研究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认知语法,将理论运用于具体问题,也对情态动词的研究和发展有一定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研究并理解认知语言学、认知语法原理:通过学习和理解,理解认知语法理论与生成语法,功能语法理论的异同,理解与情态动词有关的认知语法理论的内涵。
(2)探究情态及情态动词在认知语言学及认知语法理论下的的历史发展:了解研究课题的发展进程,对后期将认知语法原理与情态动词研究相结合提供前提;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采取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调查国内外相关文献,汲取专家学者的成果与经验,并结合语言数据库的句例,对情态动词进行阐述和分析。
研究步骤:
4. 参考文献
[1]langacker. r. w.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i] [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langacker. r. w.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ii] [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noam chomsky. language and mind(third edition)[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七学期
(1)10-11周 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2)15-18周 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Specific Words in Two Ways开题报告
- 《白鹿原》中的地域文化英译看中国文化走出去开题报告
- 论球类运动新闻翻译开题报告
- 目的论视角下的中国饮食文化翻译——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开题报告
- 法律文本英译中法律文化自信的塑造Establishment of Legal Cultural Confidence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Legal Texts开题报告
- On the Duality of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论《黑暗之心》中的殖民主义双重性开题报告
- 英文歌曲翻译中的文化适应English Songs Translation—From Acculturation Theory Perspective开题报告
- 小说《荒野的呼唤》的标题内涵解读Reading of the Titles Implications in the Novel The Call of The Wild开题报告
- 2018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长句英译研究开题报告
- A Thematic Analysis of Oxford English (Shanghai Version) for Grade Seven Based on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s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