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综述脂质体的组成与结构、质量控制以及制备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脂质体作为新型的药物剂型可以提高药物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患者顺应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等效果,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结论:脂质体的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脂质体、制备方法、质量检测
Abstract:objective:toreviewthestructureandthestructureofliposomes,qualitycontrol,researchandpreparationmethodsandsoon.Results:theliposomeasanewtypeofdrugdosageformcanimprovethedrugsafety,efficacy,stabilityandthepatientscompliance,reducetheadversedrugreactionssuchaseffect,hasthegooddevelopmentprospect.Conclusion:liposomeresearchremainstobefurther.
Keywords:liposomes,preparationmethodandqualitydetection
自1965年由英国的Bangham首先发现磷脂在水中可以自发形成脂质体(liposome)以来[],人类对其研究愈加广泛。脂质体是一种人工膜。在水中磷脂分子亲水头部插入水中,脂质体疏水尾部伸向空气,搅动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直径25~1000nm不等。脂质体可用于转基因,或制备的药物,利用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内部生物学定义:当两性分子如磷脂和鞘脂分散于水相时,分子的疏水尾部倾向于聚集在一起,避开水相,而亲水头部暴露在水相,形成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的封闭囊泡,称为脂质体。脂质体是具有双层膜的封闭式粒子,自身聚集性脂类分子包封内水相介质,可分为大、小多层,寡多层和单室脂质体,医学应用较多为小单室脂质体。
1.1脂质体的基本概念
脂质体亦称类脂小球,是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由不溶性的具有极性的磷脂质为主要膜材并加入胆固醇等附加剂组成。脂质体具有类似生物膜的双分子层结构囊泡,可长时间吸附于靶细胞周围,使药物充分被靶细胞以及靶组织吸收。将药物做成脂质体后,具有靶向性、缓释性、组织相容性与细胞亲和性、降低药物毒性、提高药物稳定性等特点。
1.2脂质体的组成与结构
脂质体是由磷脂、胆固醇等为膜材包合而成。这两种成分是形成脂质体双分子层的基础物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1.2.1磷脂类脂质体亦称类脂小球,是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由不溶性的具有极性的磷脂质为主要膜材并加入胆固醇等附加剂组成。脂质体具有类似生物膜的双分子层结构囊泡,可长时间吸附于靶细胞周围,使药物充分被靶细胞以及靶组织吸收。将药物做成脂质体后,具有靶向性、缓释性、组织相容性与细胞亲和性、降低药物毒性、提高药物稳定性等特点。
脂质体是由磷脂、胆固醇等为膜材包合而成。这两种成分是形成脂质体双分子层的基础物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磷脂类包括卵磷脂、脑磷脂、大豆磷脂以及合成磷脂都可以作为脂质体的双分子层物质基础。磷脂的结构特点为一个磷酸基和一个季铵盐基组成的亲水性基团,以及由两个较长的烃基组成的亲脂性基团。
1.2.2胆固醇胆固醇与磷脂共同构成脂质体基础物质。胆固醇具有调节膜流动性的作用,故可称为脂质体流动性缓冲剂。
1.3脂质体的质量控制
评价脂质体质量的指标有外观、粒径分布、包封率、载药率以及脂质体稳定性等,其中包封率是衡量脂质体内在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脂质体是个很小的空心球,所以它们的存在用一般的检测方法无法证明。目前采取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电子显微镜和激光散射法测定粒度。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脂质体粒径分布情况以及外形是否完整,用粒径分析仪测定粒径及粒度分布。
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较多,其基本原理除一些具有一定特性(如荧光熄灭、特定的NMR信号等)的药物外,一般为首先分离游离芯材,再测定被包封芯材或游离芯材,最后计算出包封率。所以脂质体包封率测定方法可以分为将游离药物与脂质体分离后测定和不经分离直接测定两种方法[]。
脂质体的稳定性主要分为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1.3.1物理稳定性:主要用渗漏率表示。
渗漏率=(放置前介质中药物量-放置后介质中的药量)/制剂中药量x100%
胆固醇可以加固脂质双分子层膜,降低膜流动,可减小渗漏率。
1.3.2化学稳定性:
磷脂氧化指数:氧化指数=A233nm=A215nm;一般规定磷脂氧化指数应小于0.2。
磷脂量的测定:基于每个磷脂分子中仅含1个磷原子,采用化学法将样品中磷脂转变为无机磷后测定磷摩尔量(或重量),即可推出磷脂量。
1.4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脂质体传统制备方法有薄膜分散法、逆相蒸发法、复乳法及溶剂注入法等;脂质体工业化制备方法有热熔法、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和超临界逆相蒸发法。
1.4.1传统脂质体制备方法
1)薄膜法(亦称手摇法):薄膜法是目前为止脂质体制备方法中最原始,最基本和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吴建梅等[]以薄膜分散法制备去甲斑蝥素脂质体,粒径大小约360mri。郑杭生等[]在盐酸青藤碱脂质体制备工艺研究中,考察了薄膜分散法、乙醚注入法、逆相蒸发法3种制备方法,发现薄膜分散法最佳包封率在80%以上,最佳包封率下粒径为888nm。
2)溶剂注入法
溶剂注入法常用乙醇注入法[]和乙醚注入法[]。
3)复乳法:首先将少量的含药水相加入到大量的含脂质的有机相(水相/有机相约为3:1)混合形成稳定W/O初乳,其次将初乳加入到多倍体积的水相中混合,得到W/O/W复乳液,然后在一定温度下去除有机溶剂即得脂质体。
4)逆向蒸发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脂质成分中磷脂占有较大的比例,且芯材中水溶性成分较多的情况。李淑梅等[]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黄芪多糖脂质体,操作简单可行,包封率为44.32%。
1.4.2工业化制备方法
冷冻干燥法:包括预冻、初步干燥和二次干燥三个过程。陈建明等[]以大豆磷脂为膜材,以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采用冻干法制备了维生素A前体脂质体。
其它的方法包括喷雾干燥法、热熔法以及超临界逆向蒸发法等。
1.5结束语
近年来,脂质体膜修饰物对包封率的影响引起人们广泛关注。Hwang等[]的研究表明,大豆甾醇修饰对脂质体的包封率有很大影响。随着脂质体制备技术不断发展,相信脂质体的优势会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BanghamAD,StandishMM,WatkinsJC.Diffussionofunivalentinosacrossthelamellaofswollenphospholipids[J].J.Mol.Biol.1965,13:238252.
[2]NEWRRC.Characterizationofliposomes[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0.
[3]WangCY,YughesKW,HuangL.ImprovedcytoplasmicdeliverytoplantprotoplastsviaPH-sensitiveliposome[J].PlantPhysiol,1986,82:179186.
[4]吴建梅,任天池。去甲斑蝥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理化性质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9):1485-1489.
[5]郑杭生,黄绳武,李范珠等。盐酸青藤碱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J]。中草药,2013,44(4)408-413。
[6]SzokaF,OlsomF.Preparationofliposomeofintermediasizebyacombinationofreversephaseevaporationandextrusionthroughpolycarnonatemembranes[J].BiochemBiophysActa,1980,601:559571.
[7]全东琴,苏德森,顾学裘。药物载体空白脂质体前体的制备及性质的研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9,16(3):160164.
[8]AllenTM,ChonnA.Largeunilamellarliposomeswithlowuptakeintothereticuloendothelialsystem[J].FEBSLett.,1987.223:4246.
[9]李淑梅,杨帆。黄芪多糖脂质体的制备[J]。光谱实验室,2008,25(2):164-166.
[10]陈建明,张仰眉,高申等。维生素A前体脂质体的研制及其特性考察[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24(2):207.
[11]HwangS,MaitaniY,QiXR,etal.RemoteloadingofdiclofenacinsulinandfluoresceinisothiocyanatelabeledinsulinintoliposomesbypHandacetategradientmethods[J].IntJPharm,1999,179(1):85-95.
资料编号:[192289]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综述脂质体的组成与结构、质量控制以及制备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脂质体作为新型的药物剂型可以提高药物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患者顺应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等效果,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结论:脂质体的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脂质体、制备方法、质量检测
Abstract:objective:toreviewthestructureandthestructureofliposomes,qualitycontrol,researchandpreparationmethodsandsoon.Results:theliposomeasanewtypeofdrugdosageformcanimprovethedrugsafety,efficacy,stabilityandthepatientscompliance,reducetheadversedrugreactionssuchaseffect,hasthegooddevelopmentprospect.Conclusion:liposomeresearchremainstobefurther.
Keywords:liposomes,preparationmethodandqualitydetection
自1965年由英国的Bangham首先发现磷脂在水中可以自发形成脂质体(liposome)以来[],人类对其研究愈加广泛。脂质体是一种人工膜。在水中磷脂分子亲水头部插入水中,脂质体疏水尾部伸向空气,搅动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直径25~1000nm不等。脂质体可用于转基因,或制备的药物,利用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内部生物学定义:当两性分子如磷脂和鞘脂分散于水相时,分子的疏水尾部倾向于聚集在一起,避开水相,而亲水头部暴露在水相,形成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的封闭囊泡,称为脂质体。脂质体是具有双层膜的封闭式粒子,自身聚集性脂类分子包封内水相介质,可分为大、小多层,寡多层和单室脂质体,医学应用较多为小单室脂质体。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