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钝化在异质结电池结构中对效率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3-04-29 14:28:19

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1 引言 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以及传统能源储量有限的背景下,应用绿色可持续的清洁能源势在必行。

光伏发电因其具有无枯竭危险、安全可靠、无噪声、且应用场景广泛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关注[1]。

其中晶体硅具有成本较低、材料来源广等优点,在当前的光伏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为提高电池转换效率,晶硅电池结构不断得到改造,引入了背表面场、表面织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细栅金属化等技术[2]。

在过去的十年里,硅片异质结(HJT)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结合了插指背接触(IBC)结构的异质结电池的转换效率达到了26.7%[3],创造了新的硅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记录。

硅基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不仅有高转化效率、高的开路电压,而且具有低的温度系数、无光致衰减(LID)、无电致衰减(PID)、双面发电特性等优势[4]。

对异质结电池而言,表面的钝化效果至关重要,采用优质的钝化层可以减少界面复合,从而达到提高少数载流子寿命和开路电压的目的。

为提高HJT电池的表面钝化效果,已经在提高清洗制绒技术[5,6]、载流子选择性钝化接触硅异质结电池[7]、本征薄层沉积速率影响[8,9]等方向做出了很多努力。

与此同时,众多太阳电池模拟软件也为分析不同因素带来的钝化效果的差异分析提供了便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