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来源大豆种质对细菌性斑点病的抗性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15 10:08:3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国内外研究概况大豆细菌性病是世界性的病害,主要危害幼苗、叶片、叶柄、茎及豆荚[1]。

引起大豆叶部的细菌性病害主要是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2,3]和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细菌[4-5]。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为pseudomonas syringae pv.glycinea,典型症状是在叶片上形成多角形水渍状小斑点,病斑中央干枯成褐色或黑褐色,边缘有黄绿色晕圈[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目标:揭示国内外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细菌性斑点病s1菌株的抗性水平,发掘优异抗源和抗病基因。

研究内容:利用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收集的国内外大豆种质资源建立代表性样本,对其接种大豆细菌性斑点病s1菌株,通过大豆叶片发病情况调查抗病性,研究供试群体抗性遗传变异情况,筛选抗性优良材料;进一步利用已有分子标记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揭示抗病性遗传。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获得可靠的抗病性表型数据,这需要严格的田间试验设计和管理;(2)通过关联分析发掘位点的可行性,目前已获得供试材料snp数据,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技术路线:通过栽培多种国内外大豆种质资源从而获得大量研究群体,同时对群体进行抗s1菌株资源进行鉴定,获取抗感表型数据,以便利用已有分子标记数据进行关联分析。

实验方案:(1)供试菌株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株 s1 ,由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植病系植物病原细菌实验室提供。

将菌株在na平板上培养24 ~48h,取单菌落在kb培养基在28摄氏度,220rpm摇床摇菌24h后用灭菌蒸馏水配成浓度为3108cfu/ml的细菌悬浮液,用于田间试验接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创新之处:大豆细菌性斑点病是大豆上危害比较严重的病害,本文通过田间接种试验鉴定抗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优质抗原,并用抗病反应级别定位抗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有用基因位点,为以后抗细菌性斑点病的遗传育种做可靠的依据。

本申请研究内容涵盖田间和室内表型鉴定、分子标记分析、以及多种统计分析软件和方法的应用,对遗传育种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第一步:大量阅读与课题相关文献,掌握该研究内容最新研究进展;第二步:完善研究项目的试验方案并确定2022年的实验方案,然后对实验方法进行学习;第三步:开始室外试验;第四步:学习处理数据方法,并处理试验数据;第五步:结合文献开始完成论文写作。

预期进展(1) 2022.62022.7 查阅相关文献、搜集与本试验有关的信息并完成研究计划书;(2) 2022.72022.8 试验前准备工作以及整地、播种;(3) 2022.92022.10 试验进行阶段,采用高压喷雾方法在叶正背两面喷雾接种,接种后第20 和30 天分别调查两个重复的发病情况(4) 2022.112022.1典型抗病和感病植株叶片DNA测定以及试验数据处理;(5) 2022.32022.4书写论文阶段;(6) 2022.5 论文修改及答辩阶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