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TLAB的CMMB系统仿真设计开题报告

 2021-08-14 02:11:3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成为广播电视产业的一个重要应用。我国于2006年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hinamobilemultimediabroadcasting,cmmb)系统,能够支持诸如手机、pda、mp3、mp4、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小尺寸、小屏幕、移动便携的多种终端,实现随时随地提供广播影视节目和信息服务,满足当代社会“信息无处不在”的需求。与国外的手机电视技术(目前主要有美国的mediaflo、欧洲的dvb-h、韩国的t-dmb等)相比,cmmb具有清晰流畅、组网方便灵活、支持多种业务等特点,多项技术特别是在终端省电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cmmb系统行业标准的第一部分为gym/t2001-2006移动多媒体广播信道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该标准定义了在30mhz-3000mhz频率范围内,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广播信道物理层各功能模块,给出了移动多媒体广播信道物理层带宽(bf)包括8mhz和2mhz两种选项。广播信道物理层以物理层逻辑信道的形式向上层业务提供传输速率可配置的传输通道,同时提供一路或多路独立的广播信道。物理层逻辑信道支持多种编码和调制方式用以满足不同业务、不同传输环境对信号质量的不同要求。本标准定义的广播信道物理层支持单频网和多频网两种网模式。可根据应用业务的特性和组网环境选择不同的传输模式和参数。物理层支持多业务的混合模式,达到业务特性与传输模式的匹配,实现业务运营的灵活性和经济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本文主要是基于标准的第一部分(gy/t200.1—2006移动多媒体广播第一部分:广播信道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所做的仿真,该标准于2006年颁布,主要定义了在30—3000mhz频率范围内,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广播信道物理层各功能模块,给出了移动多媒体广播信道物理层传输信号的帧结构、信道编码、调制技术以及传输指示信息。广播信道物理层以物理层逻辑信道的形式,向上层业务提供传输速率可配置的传输通道,同时提供一路或多路独立的广播信道。物理层逻辑信道支持多种编码和调制方式,可满足不同业务、不同传输环境对信号质量的要求。标准定义的广播信道物理层支持单频网和多频网两种组网模式,可根据应用业务的特性和组网环境选择不同的传输模式和参数。物理层支持多业务的混合模式,达到业务特性与传输模式的匹配,实现业务运营的灵活性和经济性。

对于输入的数据流,系统的外编码和外交织分别采用rs编码和字节交织,内码采用1/2,3/4码率的ldpc编码,内交织采用比特交织。数据流经星座映射、符号成形后,采用复伪随机序列进行扰码,针对使用的不同系统带宽,ofdm可选取4k-ofdm(8mhz),1k-ofdm(2mhz)两种方式进行调制。物理层信号是基于时隙划分的帧结构模型,物理层信号每一秒为一帧,划分为40个时隙,每个时隙的长度为25ms。每个时隙包括一个信标和53个ofdm信号。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3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熟悉题目含义及基本研究内容,撰写开题报告。

第4-9周: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对多媒体广播系统的基本原理进行学习,分析研究cmmb系统调制的关键技术。

第10-14周:复习matlab相关知识,对cmmb信号调制波形进行仿真实现,并分析其频域特性、以及信号在各种信道中传输的误码率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宋靖涛,胡一梁.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

[2]卢官明.移动多媒体广播与测量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3]樊昌信,曹丽娜.通信原理(第7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