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XML的网页数据交互机制设计及实现开题报告

 2022-08-24 09:36:33

全文总字数:6486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998年2月,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万维网论坛)发布了XML1.0规范,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的标记语言)正式宣告诞生。作为第二代互联网语言,XML克服了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的不足, 如语法不严格、不具有拓展性、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差等。凭借其可扩展性、结构化和有效性,成为描述结构化信息的一种标准文本格式,为互联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电子商务、电子出版、远程教育等基于Web的新兴领域的全面兴起使得传统的Web资源更加复杂化、多样化,人们对Web服务功能的需求也达到更高的标准。比如: 用户需要对Web进行智能化的语义搜索和对数据按照不同的需求进行多样化显示等个性化服务; 公司和企业要为客户创建和分发大量有价值的文档信息,以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对不同平台、不同格式的数据源进行数据集成和数据转化等等,这些需求越来越广泛和迫切。可以看出,由于HTML的局限型,限制了网络向新的高度发展,SGML(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标准通用置标语言)虽是一种通用的文档结构描述符号化语言,为语法和标记提供了非常强大的工具,同时具有极好的扩展性,在数据分类和索引中也非常有用,但SGML的复杂度太高,不适合网络的日常应用,加上开发成本高、不被主流浏览器所支持等原因,使得SGML在Web上的推广受到阻碍。在这种情况下,开发一种兼具SGML的强大功能、可扩展性以及HTML的简单性的语言势在必行,由此诞生了XML语言,且促使各种基于XML规范的相关规范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发展起来,如XSL(Extensible Stylesheet Language,可扩展样式单语言)、XSLT(Extensible StylesheetLanguage Transformations,可扩展样式单语言变换)、XLink(XML Linking Language,XML链接语言)、XPath (XML Path Language,XML路径语言),等等。XML规范和XML相关规范综合形成一个XML技术大家族。 数据交换的关键是实行数据交换的双方必须建立一种统一的数据传送格式标准,为数据交换的进行铺设一条畅通的道路。而当今数据交换的现实是:大部分的应用系统是一种孤岛式的计算机系统,拥有自己一套数据格式;不同应用系统表示数据的格式千差万别,难以实现相互间直接准确的数据交换。XML技术独特的优势使其能够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满足各种异构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和信息整合的要求。XML是一种源标记语言。它提供了一个标准,利用这个标准,应用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制定自身领域的新标记语言和配套标签。通过把XML作为数据交换的中介,可以为实行数据交换的各方制订一系列底层数据交换规范,各个应用系统之间传输的数据是符合既定规则的数据,从而实现相互之间无缝数据交换。 例如,在HTML中,一首歌可能是用定义标题标记

、定义数据标记
、无序的列表标记
    和列表项标记
  • 来描述的。但是事实上这些标记没有一件是与音乐有关的。用HTML定义的歌曲如下:
    金曲top1
    青花瓷
    • 词:方文山
    • 曲:周杰伦
    而在XML中,同样的数据可能标记为:青花瓷周杰伦方文山在这段代码中没有使用通用的标记如
  • ,而是使用了具有意义的标记。这样用法具有许多优点,包括源代码易于阅读,使人能够看出代码含义。

    在众多组织中,许多专家和学者专门研究应用于数据交换的XML技术,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大量研究成果经过总结和整理后,最终发展成为技术标准。应用于数据交换领域的最新的XML相关标准和技术有:W3C制定推出的XSL标准、XSLT标准、XLink标准、XPointer标准、XPath标准、SOAP标准等,如表1所示。

    表1 XML相关标准表

    缩写

    外文名

    中文名

    简介

    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可扩展标记语言

    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子集,是一种用于标记电子文件使其具有结构性的标记语言。

    XSL

    eXtensible StylesheetLanguage

    可扩展样式表语言

    一种用于以可读格式呈现 XML数据的语言。

    XSLT

    eXtensible StylesheetLanguage Transformations

    可扩展样式表转换语言

    一种样式转换标记语言,可以将XML数据档转换为另外的XML或其它格式,如HTML网页,纯文字。

    XLink

    XML Linking Language

    可扩展标记语言链接语言

    是一种通过W3C推荐标准认证的XML标记语言,用于在 XML 文档中创建超链接,以及提供与这些链接相关联的元数据。

    XPointer

    XML Pointer Language

    可扩展标记语言指针语言

    是在XML文件中定位数据的一种语言,其定位是根据数据在文件中位置、字符内容以及属性值等特性进行的。

    XPath

    XML Path Language

    可扩展标记语言路径语言

    是一种用来确定XML文档中某部分位置的语言。XPath基于XML的树状结构,提供在数据结构树中找寻节点的能力。

    SOAP

    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

    是交换数据的一种协议规范,是一种轻量的、简单的、基于XML的协议,它被设计成在WEB上交换结构化的和固化的信息。

    由于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技术在许多重要的应用领域都有着很高的潜在价值,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外许多研究机构与软件厂商纷纷进行XML技术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开发实践工作。知名的国际组织有W3C和OA SIS(Organizationfor the Advancement of Structured Information Standards,结构化信息标准发展组织)。W3C是XML技术的标准化组织,成立于1994年10月,负责制定、发布和维护XML技术规范,目前在世界各地已有400多个成员组织。微软(Microsoft)公司则倡导BizTalk标准,这是一种利用Internet标准协议和格式来促进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应用集成和电子商务的XML框架。它包括一个设计框架来实现XML schema,以及一套用于应用程序间传递信息的XML标签。微软以及其它软件企业和工业标准实体将通过BizTalk框架以统一的方式来产生XML。在数据交换层上,只要应用使用基于XML的标准数据格式,基本上就可以实现无障碍通信。而对于那些历史遗留的、非XML格式的数据,则必须实现XML数据格式转换。Microsoft BizTalk Server就负责实现这一转换。BizTalk Server的功能之一,就是将企业既有的数据进行XML的转换和传送,从而将应用程序从不同的协议和数据格式中独立出来。国内在基于XML技术的数据交换领域的理论研究和项目实践进程也一直稳步向前,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进展。例如,北京工业大学的廖湖声教授对于Twig算法(一种广泛存在于XPath和XQuery的查询请求中的查询模式)研究颇深,发表多篇论文阐述其特征以及介绍相关应用;来自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的吴家菊和纪斌也提出了一种基于XML Schema验证XML文档的算法;张睿在分析当前电子政务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某市电子政务的实际需求,提出基于XML数据交换平台的系统目标,对基于XML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深入研究,并设计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模型。而在医疗、船舶等行业目前也有许多公司正致力于研究与开发工作,其中XML数据交换是不可或缺的部件。这样的公司有首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黎明网络有限公司、太极计算机公司等等。XML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正在成长的技术,XML语言的可扩展性、结构化和可验证性充分展现出其先进性。而数据交换领域中,有关数据格式标准的问题仍然存在,不同应用在这些问题的实现细节上也有所差异。XML技术最擅长、最突出的应用就是作为信息交换的数据格式技术标准,以XML作为数据中介,实现系统部件间异构数据的集成和交换。因此,课题有理论研究的必要。当前,数据交换几乎渗透到了各种类型的网络应用中。如在电子政务中,政府部门内部、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企业和市民之间都存在数据传递和交换。进行数据交换和XML技术应用方案的研究,有现实需求和使用市场。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 基本内容

    本次毕业设计的课题是设计及实现一个基于xml的网页数据交互机制系统,以django的web系统为基础,实现网页能够获取相应的xml格式数据,并将该数据按照网页布局进行显示。

    其主要工作是:系统地研究xml技术体系,分离出与数据交换密切联系的内容,分析xml技术对数据交换的适用性。从整体上把握xml数据交换模型,分析xml数据交换过程的共性。用实际项目检验数据交换模型提出的思想,实现项目中数据交换涉及的模块内容。在知识的积淀和项目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设计一个专门用于数据交换的中间件:基于xml的数据交换平台。总体说来,就是在研究xml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对xml的优势应用领域数据交换进行考察、分析和实践。

    2.2 研究目标1、了解xml的概念、格式特性及语法,并熟悉其应用;2、熟练掌握python语言;3、学会使用django编写web网页并进行调试。4、实现基于xml的数据交换。2.3 技术方案

    开发平台:windows 1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3周:广泛查阅中、英文文献资料,确定选题和相关技术支持;仔细研读任务书,根据要求初步确定可行的设计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第4-5周: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广泛查阅资料,留意和课题密切相关的英文资料,完成不少于2万印刷符的英文翻译任务;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分解设计任务,制定更加详尽的进度表。

    第6-8周:创建xml格式文件,对其进行数据解析和打包。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不低于12篇)

    [1]刘科,杨红丽,赵瑞芳,廖湖声,陈瑶,秦胜潮. xml schema特征提取算法[j]. 软件工程与数据库技术,2015,42(b11):438-443.

    [2]吕峰,高春林,张喜成, 等.基于biztalk的异构医疗信息系统数据集成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8):4-6.

    [3]张睿.基于xml的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设计[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4,24(2):24-2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