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Cognition的森林小班地类变化提取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03:02:2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是林业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也是林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 只有摸清森林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趋势, 才能够确保林业经营管理决策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才能够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传统以地面调查为主的常规森林资源监测方法存在诸多问题, 周期长, 地面工作量大, 调查成本高, 且获取数据信息往往存在时效性不够、准确性差, 在实际应用中难以满足当今林业发展的需要. 建立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系统, , 是社会发展对林业的迫切要求. 本研究以浙江省建德市两期影像数据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作为信息源,利用envi、erdas、arcgis等相关软件,通过几何校正、影像融合,探讨利用gis数据和遥感影像进行地类动态变化监测的有关技术方法和技术流程,并比较不同方法在森林资源地类的动态变化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意义: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存在很多种办法,本研究通过对传统办法的比较与更新,利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小班类型的划分设立以类型小班为核心单元,实现森林资源变化区域的提取,进一步形成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总体的资源监测体系。

建德市境域有林地面积15.5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5.4%,利用传统外业调查方法获取森林资源信息时存在着工作量大、周期长等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概况: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经历了几个转变:从单一的传统森林资源监测向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转变,从地面样地调查为主的森林资源监测向集成3s技术及物联网技术综合一体化的监测技术的转变;从单一的传统森林资源调查内容向现代林业多资源多效益监测内容的转变;从每五年为周期的森林资源清查向森林资源年度监测的转变。

(1)利用数字遥感图像方法进行森林资源动态监测:2004年陈芸芝,陈崇成以福建省漳浦县的森林资源为例,开展多源数据在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2)利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方法进行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方法周期长,虽然调查时精度很高,但期间林地变化也快,进而导致林地数据更新的精度降低,调查结果多为表格、文字不够直观,对森林资源管理和决策只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在我国的森林资源清查过程中多利用该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1)对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利用不同的融合方法对图像进行融合,并将融合后的图像进行对比。

(2)利用ecognition 软件对融合后的图像进行面向对象的分类,提取出小班地类变化信息,并比较不同的方法在森林资源地类的动态变化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结合地面调查数据进行林地更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的方法的研究可分为:(1)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判别;(2)利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进行动态监测;(3)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和地面调查数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本文利用浙江省建德市两期遥感影像数据以及前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在森林调查体系的基础上通过eCognition软件提取出小班地类变化信息,实现林地动态变化的监测,并比较不同的方法在森林资源地类的动态变化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