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近3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对森林破碎化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1-08-08 14:28:2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森林破碎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科学热点问题,它与国家政策、教育、法律等领域的行动紧密关联,同时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此建议的研究旨在通过刻画近30年来江苏省森林空间模式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深入分析影响江苏省森林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为发展科学的土地利用决策提供支持。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森林破碎化的主要分析评价指标包括:斑块类型面积、斑块数、斑块密度、边界密度、斑块形状指数、分维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均匀度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等等。一般来说,随着景观的不断破碎化,森林景观斑块数量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减小,斑块密度和边界密度急剧增加,形状指数和分维数明显增大,均匀度减小,反映景观中斑块形状的复杂化趋势。景观优势度低,则说明景观组分较复杂,相应的景观多样性指数高。

国外学者在研究景观指数的基础上结合森林破碎化模型探讨了森林破碎化烈度与人类土地利用的关系。riitters等学者利用土地覆盖遥感影像中森林像元与其临近像元的边界定量描述森林破碎化,将像元区分为人为干扰和自然干扰,采用移动窗口算法,生成了森林破碎化模型,并将模型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内多个尺度的破碎化模式研究中。该森林破碎化模型的研究与应用揭示了较大尺度内森林破碎化的空间分布及其驱动因子,辅助决策者从宏观角度上考虑制定保护和恢复生态的措施。

riitters et al. (2002) 和li et al. (2008) 分别就美国大陆和中国森林破碎化的模式在国家水平上进行了探讨, riitters 等人在2000年在多种尺度上对全球的森林破碎化破碎进行了定量研究,但这些研究中都未进一步区分破碎化的产生原因。森林破碎化的成因不外乎人为和自然干扰。火灾,森林病虫害和飓风等自然干扰对森林破碎化造成一定的影响,然而,人类活动被普遍认为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进程的最显著因素。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压力的日益增加,导致了许多发展中国家森林砍伐和农业用地的扩张,进而引发森林破碎化。在发达国家(例如美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加速了城市的扩张,住房、基础设施和城市用地的建设侵占了大量林地,使森林逐渐破碎。众所周知,在人类干扰因素中,土地开发由于它的永久性和严重性,成为森林破碎化最严重的因素之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4期土地利用数据的整理与空间匹配;

(2)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动态分析;

(3)森林破碎化模式的时空动态评价;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创新之处在于:对江苏省1980年代,1995年,2000年,2005年四期栅格数据的比较处理,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和森林破碎化之间的联系。该研究为掌握破碎化模式的分布,生物多样性以及物种保护等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启示,地理空间指数和森林破碎化模型的运用是描绘森林破碎化模式的有效手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