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分生长量测定与分析开题报告

 2021-08-08 02:43:2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现今对于林分生长量的测定与分析,其目的就是为了要解决以下的重要问题:(1)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提供基础数据;(2)建立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趋势;(3)对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4)获得生物量和生产力基础数据。

林分生长量的测定不但成为森林资源调查和森林资源测定的内容,也成为长期生态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成为森林的结构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实证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对林分生长进行了研究。最早学者张少昂对林分生长量测定和分析进行了比较系统和全面地研究。郝文康在1989年对林分生长量测定和分析的发展提出应该向结合控制论、规划论的综合性方向发展,为林分密度、间伐期和间伐强度等森林经营措施提供最佳方案;蒋伊尹在1988年指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平均高和优势高模型以richards方程为最佳;李希菲等1988年对可变密度的林分生长量测定做了研究;郝祖渊等在1989年用动态规划法建立了毛白杨生长和林分生长量测定;翁国庆在1989年对正常林分收获表进行了的研制;沈俊强在1989年在衫木人工林用richard生长方程对林分收获预测方面进行了应用性扩展研究。

吕家云[1]在2003年应用mcdit方程建立林分生长量的测定与方法结合出林分生长量测定和分析模型预估林分未来的蓄积量和出材量,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和保证。同时江希锢,杨主泉[2]在2003年以闽北地区无人为干预的天然阔叶林为对象建立林分生长模型并提出预估方法,研究表明,当森林经理调查获得小班各林分因子后,应用作者研制的林分生长模型及预估方法,可以对无人为干预的天然阔叶林小班森林资源数据进行连续预估和动态更新。戎建涛,指出林分生长测定是生长收获预估和经营决策的重要工具。陈绍安2007年在利用实际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以云南松木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年龄单因子为自变量构建以richards模型为原形的云南松多形树高生长测定模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用现代数学模型来表示不但可以预测林分生长量,同时设立标准地或样地,进行直径生长量测定及每木检尺,确定直径与直径生长量关系,利用适宜一元材积表,采用材积差法、一元材积指数法及进级法分别计算林分蓄积生长量。

研究计划: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设立标准地或样地,进行直径生长量测定及每木检尺,确定直径与直径生长量关系,利用适宜一元材积表,采用材积差法、一元材积指数法及进级法分别计算林分蓄积生长量,对进级法计算林分蓄积生长量进一步用统计分布模型预估林分直径分布。这对森林经营与科学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