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比较分析——以苏州、南京、淮安为例开题报告

 2023-02-10 04: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全面快速的飞跃,城镇化建设也一派欣欣向荣,人们对于建筑用地的需求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而我国的城镇土地资源有限,随着城镇的发展,用于建设用地的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加上政府部门对于建设用地的不妥善管理与利用,导致我国城镇建设用地形势不容乐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城镇建设用地快速扩张、粗放利用的现象十分突出,尤以两次开发区热为甚[1]。就在城市建成区和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加的同时,一些大中城市用地规模出现了外延式扩张。据建设部调查统计,就城镇化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而看,城镇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展成为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2]。由2001-2009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看,2000年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总量为6997.18km2,到了2008年,其总量增长到15725.00km2,增加了约8727km2,增长了近1.25倍,由此可见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量之大,不可小觑。 然而当建设用地数量与日俱增之时,全国土地利用强度却普遍低下,土地利用结构也不尽合理。人地关系紧张,人口数量膨胀,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和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实则必要,尤其是东南沿海经济区高速发展的城市区域。为此有必要对东南沿海片区个别现有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益进行综合比较分析, 研究不同地区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现状及特点,对土地利用效益程度不同的地区进行相应的用地结构调整, 使得土地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耕地保护相结合, 促进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粗放的地区向集约化转变[1]

本课题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的目标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对不同地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研究的梳理,在现有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完善,更准确和真实地评价分析反映到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区域代表性城市(苏州、南京、淮安)的土地利用效益的高低及变化过程,为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实证依据。预期达到以下目的:

(1)继续挖掘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内涵,完善并充实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的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1、文献调查法。本次研究借助网络以及相关文献综述的方法,查阅了大量有关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及评价方面的文章。可以详细了解前人的研究,总结经验和方法,为本文写作提供充分的文献资料保证。

2、经济学方法。运用经济学方法对江苏省三个代表城市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

1、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部城市、偏远城市或者县级地区,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口高度密集的江浙沪一带的研究较少,笔者将比较苏州、南京和淮安城镇土地利用差异以便发现江苏省各区域城镇建设用地综合利用效益的差异,完善和充实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利用的基本理论和评价方法。

2、笔者将构建出有特色适用于评价江苏省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也有别于一般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大限度地为提高我国东南沿海城市片区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提供依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

2014.04 - 2014.06 文献回顾,并结合新政策、新形势完成文献综述;

2014.09 - 2014.10 确定研究题目,研究方向,设计相应的研究方案,并做好调查的前期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