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过程控制在原料乳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开题报告

 2023-01-29 13:03:5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

质量是一个国家文化、经济、教育、科技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是一个民族物质文明的象征,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左右一个国家政治地位的重要因素。产品质量低劣会严重制约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削弱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导致资源的浪费与经济效益的低下。当今,质量已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语言,是现代工业社会和各国经济建设中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客户为中心的、具有快速响应市场机制的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模式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面对顾客需求驱动的全球市场,企业要想取得成功,以顾客满意的产品占领市场,就必须以现代质量管理理念为基础,建立适应企业持续发展的质量管理模式。本文通过对现代质量管理进行研究,将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应用到质量管理中,构建了质量管理系统。系统提供强大多样的统计分析工具,针对收集到的数据选择一定的工具进行处理,以便更清晰、直观地分析数据,找出数据变化的趋势,确定关键的过程业绩和决定因素,采用控制图进行工序分析,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各种层次的对比分析等。根据统计质量数据和确定的关键因素,寻找加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通过有效地管理与分析加工过程中的质量信息,为改进制造质量提供帮助。

意义: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质量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从当今的市场发展现状来看,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买方市场的总体格局已经形成,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质量已经成为竞争中成败的关键因素。客户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事实上,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的发展趋势,中国企业和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已不是#8220;如何成功#8221;,而是#8220;如何持续成功#8221;。企业持续成功的关键是要求获得客户的持续满意和忠诚,其前提是要理解客户,必须满足客户的需求。现代产品以规格多样化、个性化、技术尖端化和结构复杂化为主要特征。个性化的产品就要求现代制造模式必须从大批量的生产模式逐步过渡到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结果是影响质量的因素更加复杂,增加了质量控制的难度。技术尖端的产品意味着对产品的加工和检测以及过程质量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部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有一定优势,如果再提高其产品质量,可获得更好的效益,我国企业有提高质量的源动力:ISO9000认证和多年质量管理的推广以及政府的重视都使得开展深层次的质量管理有一定的基础;国际上先进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逐步引入中国并正在蓬勃发展和应用之中。同时,信息化技术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推广也越来越普遍,结合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质量管理方法也获得了很好的发展良机。

统计过程控制是指利用统计技术,对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以达到改进与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改善生产能力的重要方法。当出现能力下降、过程失控或有失控倾向时,立即发出警报,以便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纠正措施,使过程一直处于统计受控状态。系统地使用SPC是一条简捷地改进质量、提高生产率的途径,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销售量、更低的成本,最终获得更有效、更稳定的工作成绩。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分析质量管理不同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质量管理体系阶段)的理论和应用状况,总结它们各自存在的问题;并对21世纪新的质量观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质量管理的原理和特点。

(2)介绍统计过程控制SPC的基本原理和SPC的基本思想;由于控制图是SPC的技术基础,详细介绍控制图方法,分析控制图判别准则,包括控制图的受控状态判断准则,和失控状态的判断准则;介绍分析用控制图和控制用控制图的使用,并给出设计与使用控制图的流程。

(3)对质量管理系统进行详细的功能结构设计,并分析其具体指导原则及设计策略,分析质量管理系统中的质量特性值、受控特性的选择;分析数据来源、数据存储方式和异常处理方式,确定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模型,分析工序能力评价标准,并提出工序能力改进的途径。

(4)研究质量管理系统的实现,给出应用实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今世界,许多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工业发展历史较长,它们对过程控制的研究和应用也很早。统计过程控制技术的出现离不开统计科学的发展所打下的坚实的基础。休哈特博士在1924年月绘制出世界上第一张质量控制图,同时还提出过程控制理论。随后,他的团队不断在这一领域进行研究。5年后,贝尔实验室的道奇和罗米格共同发表了《抽样检查方法》的论文,提出用抽检取代全检,来保证产品质量的方法。经过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研究与不断探索,同时总结参考他人研究成果,2年后的1931年休哈特博士创建了著名的过程控制理论,其代表作《制造产品质量的经济控制》的出版,标志着开启了统计过程控制与诊断的时代。

二战期间,SPC在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军工生产领域使用非常广泛,当时英美军队需求大量高质量的军需品。运用SPC后,在增加产量和降低成本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也有所突破。

日本经济在二战期间遭到毁灭性打击,日本工业处于百废待兴的局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50年,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博士在日本作了关于质量控制的讲座。他讲解了采用戴明周期PDCA在统计中辨认变化的重要性,以及统计控制图应用方法。

SPC在今天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单变量统计过程控制方法以及一些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方法已被工业界广泛接受,多变量统计控制方法也逐步开始进入到工业应用。通过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来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及时找出产生不正常运行的原因或者故障,及时排除这些故障,可以提高过程能力和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质量管理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单纯检验是当前的阶段。从1978年,我国才开始宣传、推行TQM,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也发生巨大的变化,质量管理机构从无到有,形成了全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组织体制。质量观念和质量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人员头脑中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企业的质量管理也由质量检验逐步转变为质量控制。我国学术界对SPC和SQC的研究较之发达工业国家并不逊色,但理论的普及与实施推广的状况,和发达工业国家还有不小差距,目前国内企业推行SPC的还不太多,对统计方法的应用还仅仅局限表层的程度上。

为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未能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SPC在很多企业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在我国加入WTO后,中国的制造业迅速发展、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顾客对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企业要应对全球化的激烈的产品竞争,并使其产品加入全球产业链之中,就必须达到甚至超过顾客的质量要求。要保障这一要求就必须拥有稳定的、高水平的生产能力,除了设备、人员、原材料等重要因素,实施统计过程控制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需求。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准备阶段

1.2022年12月1日至2022年1月7日,查阅收集文献资料,确定论题,准备开题报告。

2.2022年1月8日至2月17日,进一步修正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完成开题报告。

3.2022年2月18日至2月28日,进一步查阅文献,在实习基地和网上开展问卷调查,收集资料,为论文写作做准备。

(二)写作阶段

1.2022年3月1日至3月9日,整理文献资料和数据。

2.2022年3月10日至3月31日,撰写论文初稿。

3.2022年4月1日至4月21日,提交论文初稿,并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论文初稿和二、三稿。

4.2022年4月22日至4月25日,论文定稿、打印、送审,准备论文答辩。

(三)答辩阶段

论文答辩的具体时间由系确定。

5. 参考文献

[1]赵艳东. 统计过程控制(SPC)方法在印刷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5.

[2]富珍. 统计过程控制(SPC)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及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06.

[3]贾楠. 统计过程控制中控制图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3.

[4]吴少敏,李慧卿. 统计过程控制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宝钢技术,2000,01:52-55.

[5]陈健,王军. 统计过程控制在产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淮阴工学院学报,2008,06:56-58.

[6]王儒. 统计过程控制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商贸,2015,02:176-178.

[7] Nahler M P G. summary of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SPC, SmPC)[M]// Dictionary of Pharmaceutical Medicine. Springer Vienna, 2009:240-251.

[8] Paul Nomikos, John F. MacGregor. Multivariate SPC Charts for Monitoring Batch Processes[J]. Technometrics, 1995, 37(1):41-59.

[9] Mark P, Nilsson L.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TIP3P, SPC, and SPC/E Water Models at 298 K[J].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 2001, 105(43):9954-9960.

[10]Wang Z, Liang R. Discuss on Applying SPC to Quality Management in University Education[C]//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8:2372-2375.

[11]R. L. Barker MIM, MBIM, MIF, FIQA. SPC and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J].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1990, 1(2):183-196.

[12]Durkee J B. Quality management III (SPC 2)[J]. Metal Finishing, 2003, 101(4):60-66.

[13]Molinaro H. SPC tool for quality management. (Computer Hardware amp; Software).[J].Societyofplasticsengineers Inc, 2003, :59(:3).

[14]Dong H, Liu L Y, Liu J H.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Mold Manufacturing Products Based on SPC[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4, 1006-1007(1006-1007):359-362.

[15]Guo J, Yin W. Application of SPC in Quality Management[J]. Electronic Component amp; Device Applications, 2005.

[16]Liu Y Q, Shi J L, Tao X H. The Application of SPC in Quality Management[J]. Development amp; Innovation of Machinery amp; Electrical Products, 2008.

[17]Lin Z F. EAF Steelmaking''s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SPC[J]. Computer amp; Modernization, 2010.

[18]Wang J. SPC in the Application of Product Quality Management[J].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08.

[19] Wang J. SPC in the Application of Product Quality Management[J].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08.

[20]Parreo J, Priore P, Garca N, et al. Neural-Fuzzy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NF-SPC) Application for Manufacturing Quality Management.[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c-Ai ''04, June 21-24, 2004, Las Vegas, Nevada, Usa, Volume. 2004:36-4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