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根理论的旅游目的地网络形象感知研究–以黄山为例开题报告

 2022-08-07 09:14:2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旅游 互联网”的整合和发展,旅游活动和旅游研究将更多地通过网络进行。选择网络预订旅游度假产品具有方便快捷性,另外传统的订购旅游度假产品方式相比,以网络为媒介的网络订购方式具有较高的透明性、互动性和可靠性。互联网自由、共享和开放的特点不仅促进了旅游信息的传播和扩散,它还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快速的交流平台,可以查询旅游信息、共享旅游信息、共享旅游体验和交流旅游体验。网络已成为传播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一种重要的交流渠道,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在线社交空间,以旅游笔记或旅游策略的形式来分享自己的旅游体验、体验和态度评价等。依据相关了解,游客的消费选择和消费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受游客口碑影响,大部分游客在购买旅游产品和服务前习惯于在相关第三方旅游网站查看相关旅游评论,与此同时,游客的旅游行为和旅游体验、心理偏好等各种旅游信息也将更多地在网友在旅游网站平台发布的海量文本与图片数据中体现出来,这为研究旅游者行为和旅游动机、目的地旅游形象、游客满意度等提供了重要的网络数据来源。

游形象研究是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目的地的重大因素,对旅游者具有重大影响力。近几年,旅游形象已成为旅游研究中最热门问题。目的地形象在旅游者旅游决策中扮演者及其重要的角色,对旅游者决策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也是旅游者旅游决策的重要参考变量。另外随着旅游行业和各学科的交叉发展,网络文本分析被引入到旅游的相关研究中。网络文本来源于游客对旅游目的地资源、旅游设施及旅游相关服务的真实感受,这有助于研究旅游者的行为动机、目的地旅游形象和旅游满意度。扎根理论是把原始资料进行归纳概括,最后构建理论,不需要进行理论假设,对于文本资料的处理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利用原始资料,将扎根理论方法和网络文本分析法相结合运用到旅游形象感知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究黄山风景区游客网络形象感知的内容。这将扩充黄山风景区旅游形象研究,并将对黄山风景区的发展、定位起到进一步完善与补充的作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2.1研究内容

以赴黄山风景区游客在携程网上的网络评价为研究对象,以扎根理论为理论支撑,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与扎根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山风景区游客网络形象感知”进行研究。

2.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游形象的研究起源于美国学者hunt的博士论文——《形象:旅游的一种要素》(image: a factor oftourism),hunt 对形象作为旅游要素进行了阐述并将其定义为“人们对非惯常住地持有的印象” [18],国内对旅游形象的研究起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邱焰美的《简析我国的旅游形象》被视为我国最早研究旅游形象的文献[19].旅游感知形象是游客对旅游地各类要素的体验感知以及情感评价的综合[20],它代表了游客对旅游地的真实感受,往往是旅游者进行旅游决策的重要依据。我国对旅游感知的研究始于20 世纪90年代后期,旅游学者在吸取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拓展了研究领域,从不同方面对旅游感知进行研究[21]

(一)旅游感知形象概念研究

20世纪70年代,国外旅游地形象正式进入学术视野,hunt(1971)认为旅游地形象是人们对非居留地所持有的的总体评价[22],crompton 从认知层面进一步丰富了hunt 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义的探讨,他指出旅游目的地形象应看做是个体对目的地所持有的看法、情感和印象的总和[23],gartner 将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义为个人对旅游目的地各种属性或活动的感知(one''sperception of attributes or activities available at a destination)[24]。michael提出感知形象是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所持有的所有心理认知[25]。感知形象是由旅游供给者所投射的目的地形象月旅游者个人特质、学历、文化背景相互影响旅游者而形成的[26],学者在研究旅游目的地形象也多数是从形象感知方面切入的,对于感知形象的研究已经形成三个层次的概念。第一层次是 baloglu 学者在1999年提出的“认知形象”(cognitive image)“情感形象”(affective image)和“整体形象”(overall image)的三个维度。第二层次是gallarza学者在2002年的研究中提出多样性(multiplicity)、动态性(dynamic)、相对性(ralativistic)和复杂性(complexity)是感知形象的特殊属性。第三个层次是selby学者在1996年提出旅游目的地形象分为“原生形象”(original image)和“诱导形象”(induced image),诱导形象也被称为“再评估形象”(reevaluateimage)。原生形象和诱导形象在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整体形象这三个维度都有体现,这也反映出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的多样性、动态性、相对性和复杂性的属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22年10月- 2022年11月)

1. 确定研究方向与论文选题; 2. 梳理相关文献,撰写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9-02-28 .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902/p020190318523029756345.pdf

[2] 郝志刚.移动大数据时代我国旅游发展的新思考[j].旅游学刊,2016,31(06):1-2.

[3] 齐新征.“扎根理论”视角下山岳型遗产地酒店经营核心要素分析——以黄山风景区酒店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5,30(03):37-4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