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污染条件下土壤酶活性研究开题报告

 2022-02-13 18:19:0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当今土壤污染中面积最广,危害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农业部调查表明,我国污灌区面积约为140万hm3,,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面积占污染总面积的64.8%,其中以hg和cd的污染面积最大。

土壤重金属污染不经能降低土壤肥力,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大气,造成污染,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危机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另外重金属污染因其具有隐蔽性,潜伏性和难降解性,造成的后果严重,许多低浓度有毒污染物属环境激素类物质其影响是缓慢的长期的,可能长达数十年乃至数代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2.1 研究内容

1、研究外源cd污染胁迫对农田土中土壤酶(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2、探讨外源cd复合污染胁迫与土壤酶(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之间的关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3.1 取材、制备

以苏州市苏州科技大学石湖校区附近农田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室内模拟实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董悦,刘晓群,李翠兰等.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过程[J].现代农业科技,2009,4:143-145.

[2]熊治廷,钱肖余,罗安程等,土壤和植物中Cd的污染及防治[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6.18:18-21.

[3]陈恩凤.土壤酶的生物学意义(代序)[A].中国科学林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吉林农业大学.全国土壤酶活性研究文集[C].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5.

[4]关松荫,张德生,张志明.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

[5]和文祥,张一平.土壤酶与重金属关系的研究现状[J].土壤与环境.2000.9(2):139-142.

[6]梅守荣.土壤酶活性及其测定[J].伤害农业科技.1985.(1):17-18.

[7]许嘉琳,杨局荣.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金属[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8]徐冬梅,刘广深,许中坚.等。模拟酸雨组成对棉花根际土壤水解酶活性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3.34(3):216-218.

[9]李东坡.武志杰,陈立军.土壤生物活性对施入有机肥料的响应.土壤酶活性的响应[J].土壤通报.2003,34(5):463-468.

[10]孙波,赵其国张桃林.等.土壤质量与持续环境.土壤质量评价的生物指标[J].土壤.1997,29(5):225-234.

[11]Waldrop M P,Firestone M K.Altered utilization patterns of young and old soil C by microorganisms caused by temperature shifts and N additions[J].Biogeochemistry,2004,67(2):235-248.

[12]贾青,韩士杰,赵永华.大气CO2浓度升高对长白赤松幼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12):87-92.

[13]焦晓光,隋跃宇,张兴义.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脲酶活性关系的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8,24(4):494-496.

[14]孟庆峰,杨劲松,姚荣江。单一及复合重金属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2,21(3):545-550.

[15]ChaPeron S ,Sauve S.Toxicity interaction of metals (Ag,Cu,Hg,Zn) to urease and dehydrogrnas activities in soils[J].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7,39:2328-2339.

[16]李韵诗, 冯冲凌,吴晓芙,等.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微生物功能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5,35(20): 6881-6890

[17] Diane F. Hagmann , Nina M. Goodey , Carolyn Mathieu,et al. Effect of metal contamination on microbial enzymatic activity in soil[J]. Soil Biology Biochemistry, 2015,91,291-297

[18] 黄文胜. 我国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产业现状研究[J]low carbon world,2017,5(3):14-17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第1周-第2周(2022.2.17-3.2):接收任务书,查阅相关文献,挑选外文文献并翻译。

(2)第3周(2022.3.3-3.9):结合相关文献,撰写开题报告,撰写论文绪论,翻译外文文献,完成实验前准备工作。

(3)第4周(2022.3.10-3.16):进行预实验。

(4)第5周-第12周(2022.3.17-5.11):进行正式实验,记录数据。

(5)第13周-第15周(2022.5.12-6.1):整理实验数据,用Excel等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录入分析;采用表格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撰写论文。

(6)第16周(2022.6.2-6.8):按照要求完成论文,提交所有材料,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