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的研究进展及治疗前景开题报告

 2022-09-05 22:58:1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冠状动脉突然急性的,而且是持续性的缺血缺氧所出现的心肌坏死,临床上以胸痛为主要的症状,胸痛的程度比较剧烈,时间又比较持久,且胸痛的部位主要在胸骨后或者心前区,患者经过休息以及硝酸酯类药物使用以后,不能够完全的缓解。

在临床上常常伴有血清心肌酶的动态演变、心肌标记物的升高,还有心电图的进行性动态的变化。

心肌梗死的患者常常并发有心律失常、休克或者心力衰竭。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心肌梗死的快速诊断指标肌红蛋白(myo):是目前心肌受损后最早发生异常的心肌蛋白标志物ami(急性心肌梗死)发作2后的血清myo开始升高,4-6h达高峰。

由于myo无心肌特异性,肌红蛋白的阴性有助于排除ami的诊断;使用该标志物的最佳战略是利用它的高阴预测值和灵敏度以排除心肌梗死肌钙蛋白(ctni)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特异性最高且持续时间最长的诊断心梗的可靠指标和金标准心肌肌钙蛋白一般在心肌损伤后4-8小时在外周血中逐增高,最高值在12-24小时出现。

在心肌损伤后7-10天外周血中仍可探测到增高的心肌钙蛋白,急性心梗病人的血中ctni浓度可高达100-300ng/m主要用于对心肌损伤特别是小损伤的诊断,还可用于心脏手时心肌血的可靠指标,可用于评价心肌的保护性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3.1急性心肌梗死简介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

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患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另外,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随着社会老龄化,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ami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方案

肌红蛋白和ck-mb亚型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标志物,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的确诊标志物。

对于胸痛发作6小时内疑为急性心肌梗死者,目前推荐方案为:同时测定mb和tnt。

对胸痛发作10小时疑为急性心梗的患者,可首选ctn确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1、2022.01.04~2022.01.18 完成开题报告及文献翻译初稿查阅专业书籍及中外数据库文献、专利等相关资料,按期撰写开题报告,并翻译一篇外文文献。

2、2022.01.21~2022.02.28 进行国内外相关文献调研,完成综述部分。

认真研读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完成文献综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