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染色工艺增加纸张白度的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9 00:35:2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纸页白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纸张的颜色即使发生细微变化,人眼很容就能感觉到,使得人们对纸的白度、色相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色调好的纸视觉白度高,给人愉悦的感觉。柔和并保持一贯稳定的色光是区别高、低档纸品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也是造纸企业技术实力的具体体现;相反,色调不好的纸张视觉白度低,感觉低档,相比之下不易被客户接受。

纸浆颜色一般呈淡黄至灰白色,是因为纸浆纤维中所含木素倾向于吸收波长4000~5000的紫色和蓝色光谱所致,纸浆中木素含量愈多,其颜色愈深。一般提高白度的方法是漂白,漂白是在较强的漂白剂作用下进行,纤维因此受到严重损伤, 并且导致强度下降 ,得不偿失。若通过在呈黄色的、木素含量较少的漂白浆中,加入蓝紫色或红蓝色染料,吸收波长5000~6000的黄色或橙色光谱,即能起互补作用,使肉眼观察下反映出较高的白度,达到显白目的。这样既保证了强度即得率,更减少了污染,保护了环境。先进合理的调色工艺不仅可以使纸页的颜色均一,而且有利于提高印刷图案的艺术表现力。

本次试验目的主要以机械木浆、脱墨浆为原料,通过添加荧光增白剂、品蓝、碱性紫进行调色,通过研究打浆度、温度、pH值、接触时间、染料配比及用量等对纸张白度、L*,a*,b*值的影响,得出适宜调色工艺条件以提高纸的白度和亮度,提高纸张光学性能的稳定性,解决纸张色度不正,提高高得率浆及脱墨浆的使用价值。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染色工艺在近年来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国内外有不少人对染色工艺进行了仔细的研究。

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造纸技术中心的曹楠、龙柱对混合木浆抄造高白度双胶纸调色工艺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打浆度、温度、ph值、接触时间、染料配比及用量等对纸张白度、lab值的影响,得出适宜调色工艺条件:荧光增白剂vbl用量2.0%,直接蓝bn和紫罗兰调色染料用量110mg、打浆度50osr、35℃、ph值8.5、接触时间55min、染料配比为0.8/1(紫罗兰/直接蓝)。在该工艺下制得的纸张白度(cie)为98%。

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刘瑞恒、付时雨、詹怀宇,以及陕西科技大学造纸工程学院的陈志坚进行了碱性紫对废纸脱墨浆的调色实验,采用碱性紫对废纸脱墨浆进行调色试验,探讨了用量、ph值、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原浆白度以及胶料的添加对于染色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废纸脱墨浆中应用碱性紫可以有效地提高纸张白度,改善纸张色相。综合考虑,当碱性紫用量为2, ph值为5. 0,温度为50℃,染色时间为8min时,调色效果较好。纸张r457白度最多可提高2. 94%,纸张色调也可得到较好的改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一 内容:

主要以机械木浆、脱墨浆为原料,通过添加荧光增白剂、品蓝、碱性紫进行调色

1测得不同浆料的光学性能,及光学性能稳定性; 2通过实验得出单一色料的调色效果; 3确定色料最佳使用方案; 4测得多种色料调色的协同效果; 5测得调色后纸张光学性能的稳定性; 6测得调色对纸张物理强度性能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将荧光增白剂、染料构成的调色体系作为整体进行考虑,注重调色体系协同效应的充分发挥,改变了过去只测ISO白度(R457白度)的习惯,引入了CIE白度的视觉方法和色调的分析方法,在应用中同时分析控制ISO和CIE白度以及L*、a*、b*均匀颜色空间指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