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碳源对杂交鹅掌楸体胚发育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11:03:3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杂交鹅掌楸是南京林业大学叶培忠教授等人利用中国马褂木与北美鹅掌楸杂交试验获得的种间杂交种。杂种生长速度快,树姿优美,花色美丽,病虫害少,材质纹理细腻,易加工,是集荒山造林、工业用材、园林观赏、绿化等多种用途于一身的优良树种,市场前景广阔。我们可以通过对杂交鹅掌楸植物组织培养的途径进行快速繁殖来满足市场需要。陈金慧等(2003)成功利用杂交种体细胞,建立了杂交鹅掌楸体细胞胚胎发生技术和快速成苗体系,开辟了杂交鹅掌楸产业化开发的新途径。本研究通过深入研究在杂交鹅掌楸体胚发育过程中蔗糖、麦芽糖、葡萄糖、木糖等碳源对体胚发生的影响,来提高体胚发生频率,抑制畸形胚发生,进行细胞学观察,最终找出适宜的碳源种类和浓度。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曾经杂交鹅掌楸主要通过人工杂交的有性繁殖及扦插、嫁接等传统方法进行繁殖。但杂交制种效率低、种子量少,F1 代的种子发芽率很低,同时由于扦插生根难( 季孔庶, 2005),而嫁接繁殖系数又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优良杂种的快速繁殖和利用,因此以传统的繁殖方式育苗,速度缓慢,优良种苗数量远远供不应求。有学者报导过杂交鹅掌楸植物组织培养途径进行快速繁殖的一些研究( 刘根林,2000, 江苏林业科技, 27(6): 24-26; 陈金慧等, 2002,植物生理学通讯, 38(5): 459; 蒋泽平等, 2004, 江苏林业科技, 31(6): 5-7; 蔡桁等, 2005; 田敏等, 2005),但均未见生产性应用。陈金慧等(2003) 利用固体培养基培养杂交掌楸未成熟胚成功诱导了杂交鹅掌楸体细胞胚胎发生取得了重大进展,并成功进入工厂化生产育苗,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一供需矛盾,但杂交马褂木种苗的供应仍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有学者报导过究利用基于固体培养条件下建立的杂交鹅掌楸胚性愈伤培养物,建立起一个稳定性、同步性和可重复性好,细胞活力旺盛的胚性细胞悬浮体系,为建立更加高效的杂交鹅掌楸体胚发生诱导体系,形成基于悬浮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平台提供工艺基础。([1] 陈志,陈金慧,施季森.杂交鹅掌楸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 [J].分子植物育种,2007,5(1):137-140.)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以杂交鹅掌楸体胚发生体系为材料,研究不同碳源对体胚发生能力的影响,重点研究蔗糖、麦芽糖、葡萄糖、木糖等碳源对杂交鹅掌楸体胚发生的影响。

按照一定方法配置含有不同浓度碳源的培养基以及不同碳源的培养基,对杂交鹅掌楸进行培养。

认真记录不同碳源处理下细胞的生长状态,体胚形成状况,采集细胞学数据及不同处理下的成熟子叶胚数目,用照相设备拍摄清晰精美的细胞学照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目前对不同碳源在杂交鹅掌楸体胚发育影响的研究并不多,本实验对不同碳源及不同浓度碳源处理下的杂交鹅掌楸体的生长状态,体胚形成状况进行仔细观察。

将收集详细的细胞学数据和精美的细胞学照片。

通过各种对比分析,会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