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来源的鹅掌楸染色体结构及花粉粒表面纹饰的比较开题报告

 2021-08-08 00:51:36

全文总字数:1616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研究目的从细胞学和花粉形态学两个层面为鹅掌楸的分类和起源进化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意义鹅掌楸(liriodendron)属于木兰科(magnoliaceae),鹅掌楸亚科(subfam liriodendroideae)。

该亚科在新生代有十余种,到第四纪冰期大部分绝灭,现在仅残存有2个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染色体结构方面:以往对鹅掌楸的细胞学研究多局限于核型分析,例如southern、northern、western杂交、rflp等分子标记方法。

而鹅掌楸染色体间虽然在长度上有一定差异,但是这些方法基本上都是在核酸或蛋白质分子的电泳图谱上进行检测分析,未能直观地将所转化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显示出来,而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却能弥补这一不足,特别是操作安全的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标记检测系统正日趋完善,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与发展,新的作图技术、分子标记技术、基因克隆技术、测序技术不断涌现,限制性酶物理作图的一些弊端,将会随着光学作图(opticalmapping)和fiber-fish数字作图(digitalmapping)的出现而得到解决。

原位杂交技术已在植物分子细胞遗传学和植物分子生物学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各种模式植物拟南芥、玉米和水稻等dna序列测序计划的完成,植物原位杂交技术将在功能基因组学等研究领域中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本研究先对采自下蜀林场的中国鹅掌楸通过醋酸等制作而成的染色体制片体进行常规的核型分析,分析染色体的参数和核型特征。

2..本研究以45s rdna为探针,对采自下蜀林场的中国鹅掌楸通过醋酸等制作而成的染色体制片体进行fish分析,以期将该技术应用于鹅掌楸,为进一步研究鹅掌楸资源以及杂种的鉴定等提供一种技术手段。

3.在本研究中,从不同的品种中选出了4株杜鹃和6株中华香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1.本研究除了用以前常用的核型分析,分析染色体的参数和核型特征,还创新地运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方法来对鹅掌楸的花粉母细胞进行了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染色体的细微结构,可以很容易的区分出其中包含45s rdna的染色体。

如果利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作为试验材料,结合核型将会得到更多的数据。

2.由于光镜下观察到的孢粉学特征早已为人们所知,并被用于不同的分类方案,所以引进扫描电子显微镜以提高孢粉学研究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