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酶产生真菌的筛选鉴定开题报告

 2021-08-08 01:08

全文总字数:1956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利用东台杨树人工林土壤样品,分离相关真菌进行分类及特性研究,并从中分离筛选高效纤维素分解菌评价其纤维素分解能力。

2.研究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纤维素酶的发现比较早,最早是1906年seilliere在蜗牛的消化液中发现了具有降解纤维素的酶活性成分。1933年grassman等研究了一真菌的纤维素酶系分辨出2个组分。20世纪50年代起各地对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进行了大量的分离筛选工作,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分离筛选方法。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对细菌、真菌等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包括培养条件的优化,化学、物理以及紫外诱变获得了大量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等。

目前用于研究生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大多属于真菌,其中研究较多的是木霉属、曲霉属、青霉属、根霉属和漆斑霉属。细菌、放线菌由于分泌的纤维素酶活性较低且胞外分泌型较少相对研究不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 真菌分离。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真菌微生物,观察菌株表型。

取1 g 根际土壤和对照土壤,分别溶于10 ml 无菌水中,稀释成10-2、10-3、10-4、10-5 g/ml 系列梯度, 于4℃冰箱保存备用。取0.1 ml 真菌悬液,接种于涂布50μg/ml 氨苄青霉素的pda 培养基上,于28 ℃培养,每隔24 h 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分离根际土壤培养皿中有而对照土壤培养皿中没有的菌,分别接种在新的pda 培养基上,于28 ℃培养,每隔12h 观察真菌的生长情况。待真菌菌斑的面积占据培养皿的一半时停止培养。依据培养皿内菌落的颜色、质地、有无分泌物、菌落尺寸等指标观察每种真菌的形态特征。利用棉兰染色法并结合光学显微镜对单菌落的菌丝结构进行形态学鉴定,依据菌丝结构确定分离真菌的菌落种属。

2. 真菌鉴定。对分离的真菌提取基因组,进行pcr扩增,然后进行its测序,进行菌株鉴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微生物在自然界纤维素的降解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纤维素酶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并且已筛选出一批纤维素酶产生菌种。目前,用于生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大多属于真菌,如木霉属(Trichoderma)、曲霉属(Aspergillus)和青霉属(Penicillium)。然而,用于纤维素酶生产的菌株普遍存在酶活力较低的问题。因此,筛选优良菌种是提高纤维素酶活力,从而提高纤维素降解效率的关键。本研究利用东台杨树人工林土壤样品,分离相关真菌进行分类及特性研究,并从中分离筛选高效纤维素分解菌评价其纤维素分解能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