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麝香百合及两种东方百合的核型分析开题报告

 2021-08-09 00:55:3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花卉产业的发展,百合越来越被重视,关于百合的栽培起源、种质资源、栽培生理等方面有了较深入的研究。百合栽培历史悠久,遗传变异丰富。再加上百合能以多种方式繁殖,使得品种间的遗传关系模糊不清,对进一步选育新品种造成诸多困难。用涂片法分别对麝香百合白狐狸(White Fox)和雷山(Lei Shan),东方百合水晶布兰卡(Crystal Blanca)和康斯坦撒(Constansa)进行核型分析,,旨在为我国百合在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细胞学的依据。

近年来,我国不少科研院所开展百合新品种培育工作,从细胞遗传学入手,通过使用合适的预处理剂得到较好的分裂相,可以更加快捷准确地对其进行染色体C-带、FISH分析,更重要的是可以缩短新品种培育的进程,对培育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百合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百合的细胞学研究可为杂交育种过程中的杂种鉴定奠定基础,因此开展不同预处理对百合染色体形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由于百合的种类多、分布广、对气候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国外引进的新品种和本国跨地区的移植都必须进行引种试验。1994年陆銮眉在福建地区引进四个亚洲型品种;1995 年王月霞将兰州百合引进南京地区,生长良好;1998年吴家耀等就荷兰百合在昆明地区 引种栽培中的一些关键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1999年梁育勤等在厦门园林植物园引种栽培了荷兰Hoff公司提供25个百合新品种;2000年赵丽辉对荷兰亚洲型种群(Asiatic hybirds)中的3个品种和东方型(Oritental hybirds)中的6个品种在长春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2001 年,李云侠等对引于昆明、五大连池等地的通江百合、丽江百合、毛百合、细叶百合、卷丹和兰州几种百合在齐齐哈尔的引种进行了引种比较试验等等这些为百合的适应性栽培提供了依据。

百合植物的育种至今约有100 年历史。近几十年来,随着育种方法的不断改进,百合的育种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效。1960-1993年间,在英国威斯利植物园登录的新品种5223个,其中欧洲2259个(其中荷兰782个)、美国2115个、大洋洲596个、亚洲153 个、非洲100 个。在百合的杂交育种方面,欧美一直走在前面。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从我国、日本、尼泊尔等地引种亚洲原产的麝香百合、天香百合和毛百合,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很多优良品种,特别1940年前后培育church 非常多的新品种。目前,国际上百合的育种主要以荷兰、北美、日本为首,研究方向集中在栽培和观赏性状的改良、育种的策略及技术的创新与完善等方面,在种质资源的保存和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方面也有一些研究。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可以把不具有亲和性的远缘种通过胚培养等技术,培育出远缘杂种。同时,转基因技术也在百合育种中得到应用。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采用涂片法分别对麝香百合的白狐狸(white fox)和雷山(lei shan),东方百合的水晶布兰卡(crystal blanca)和康斯坦撒(constansa)进行了核型分析比较。

研究计划:

12月15日1月15日:根据所选课题,阅读与之相关的参考文献,撰写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1.首次对麝香百合和东方百合的核型做分析对比。

2.采用涂片法制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