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近红外分析的油脂掺伪检测技术研究开题报告

 2022-07-05 15:48:3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油脂作为人类的三大营养素之一,是人类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食品行业的重要原料,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近年来,我国居民油脂摄入量在饮食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植物油消费量稳步上升,2012年已超过2500多万t(其中80%为大豆油),人均年消费20kg左右。

食用油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我国食用油的质量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食用油卫生指标如酸价、过氧化值、溶剂残留仍时有超标,掺假食用油、地沟油、食用油非法添加剂、工业用油食用化及散装油容器污染等大量存在;2.食用油的过度加工,特别是过度精炼,不但去除了天然存在于油脂中的绝大部分有益微量营养素,而且还伴生出新的有害物,如反式脂肪酸、极性化合物等。因此食用油质量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此外,油脂在生产、储藏、运输和到消费的全过程中都会发生氧化变质,食用油的组分也会随着原料产地、收获季节、种植气候、品种、加工方式以及贮藏包装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本实验将针对我国主要食用油掺伪问题,拟开展相关食用油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研究,通过分析不同食用油近红外光谱特性,建立各个食用油与掺伪油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多元模型,实现快速判断油脂是否掺伪。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同种食用油近红外光谱模型研究;不同种食用油近红外模型区别研究;掺伪食用植物油近红外光谱与纯品植物油差别研究。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简称nirs)是9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光谱分析技术,是光谱测量技术与化学计量学学科的有机结合,被誉为分析的巨人。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粮油质量安全领域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近红外光谱分析设备、化学计量软件与模型、应用技术与标准等方面。国内与国外还存在一些差别:

①近红外检测设备领域

以丹麦福斯、瑞典波通、美国brimrose公司、俄罗斯lumex公司以及加拿大abb公司为代表的传统国外生产厂家均生产高性能的近红外分析仪器。而且丹麦福斯和瑞典波通为代表的厂家已经开发出用于粮油收储的专用近红外检测仪器。加拿大abb公司生产的mb3600型近红外分析仪,设有专门的油脂样品装置与分析软件,能够快速的(一分钟)之内检测出大豆油的水分、碘值以及其它关键技术指标。波通公司生产的da7200型近红外分析仪及其升级产品,在小麦、玉米等粮食品种的品质检测等方面已经在实际中应用。这些专用设备与服务售价极其昂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1.30之前完成学生选题

2022.12.30之前填写开题报告等材料

2022.12-2022.04进行实验操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张萍,闫继红,朱志华,等.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品质鉴别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科学仪器,2006,1:60 -62.

[2]高荣强,范世福.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及应用[j]. 分析仪器. 2002,3: 9 -12.

[3]陆婉珍.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m]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7:200-20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