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觉跟踪的南京南站导向标识系统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01:44:19

全文总字数:1035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加强对枢纽场站的导向标识系统的分析、评价与研究,并运用眼动追踪系统结合空间认知理论,研究并评价导向标识系统的完善度,提出改善建议。

意义: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必然带来步行、自车轨道等多种交通出行方式之间换乘的问题。发达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不仅涉及到公交车、地铁、轻轨线路的合理规划,还包括其相应换乘站点、步行交通空间、导向系统等配套设施。其中针对行人换乘的导向系计,特别是不同交通方式之间导向系统设计,不仅可以帮助行人迅速找到合适的换乘站点,而且可以鼓励更多市民选择使用公共交通出行方式。这一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极具价值。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我国对导向标识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导向标识实则是运营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客流组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张建勋等人提出基于安全因素、可达性、高效性的导向标志系统原则。李卫军等人阐释了《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标志》的重要技术要点。陈霜霜从人的视觉特性出发,探索分析人的视觉识别规律,并与导向标识设计中的内容相结合,得出导向标识设计中给予人的视觉特性的参考依据,作为指导导向标识设计的理论基础。

国外:国外很早就对城市交通导向标识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已初步形成全面、丰富的理论体系。如美国联邦交通部《国家公共标志设计原则与图形全集》。日本也有大量研究导向符号的专业书籍,如田中直人与岩田三千子所著的《标识环境通用设计规划设计的108个视点》。Beck Robert考察了传统行人标识。Wakide Ichiro总结了横滨地铁站行人导向系统设计的全过程及内容、要素的标准化。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1.用眼动仪进行试验,并对南京站导向标识系统进行分析;

2.运用眼动追踪系统结合空间认知理论,研究并评价南京南站导向标识系统完善度。

研究计划: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国内对此课题研究较少;实验与理论相结合。

创新:使用眼动仪进行试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