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隧道的行车安全性分析-以玄武湖隧道为例开题报告

 2021-08-08 02:40:10

全文总字数:8303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调研城市交通隧道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建立城市交通隧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玄武湖隧道展开实例分析。

研究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公路网建设日趋完善,城市交通隧道的数量也不断增长,由于隧道内外环境的反差,行车环境的变化,隧道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和事故造成的人身和财产损失相对于城市普通路段来说也更高。因此,进行城市交通隧道的行车安全性分析以及建立安全评价指标迫在眉睫。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外研究概况

瑞士曾经对1974年起发生的800多起隧道交通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人为操作失误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这一比例高达九成。瑞士政府为了减少同类事故的发生,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交通隧道的专项安全标准。[1] 1999年3月24日,欧洲的勃朗峰隧道发生了一次火灾,引起了欧洲各国的广泛关注。两个月后,由dmt公司代表德国汽车协会对欧洲的20座长隧道和特长隧道进行安全监测和相应的安全性评价,内容包括隧道的系统性和工作状况、交通监视、交通控制方法、通讯、防火方法、避难的可能性以及紧急救援设备等。在随后的评价结果中显示,将近一半的隧道安全性都较差。[2]为了确保欧洲地区市民驾车通过隧道的安全,欧盟委员会在2002年提出必须在欧盟内的公路网隧道建立一套统一的最低安全标准的相关法令。 2002年,欧洲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针对隧道火灾发起了一项名为uptun的项目。其研究的主要目标有:(1)发展新的隧道火灾探测、监控、减灾方法包括人的行为反应研究以及隧道结构的防护措施。(2)发展、验证和完善合理的隧道或安全等级评估方法,包括决策支持模型、信息发布等。[3] 英国2007年颁布了《the road tunnel safety regulations 2007 no.1520》法案,重点规定了国家级的安全组织与功能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管理行政机构;(2)技术检查机构;(3)隧道管理者;(4)独立的安全专员制度。美国高速公路联邦管理局2006年发布的《undergrou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europe:safety,operations,and emergency response》对公路隧道安全运营提出了以下六条推荐措施:(1)开发通用的、一致的、更加有效的视觉、听觉、触觉的逃生路线标志;(2)制定以人为本的隧道应急管理指南;(3)开展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智能视频事件检测系统的评价工作;(4)制定提升驾驶员对事件反应能力的设施设计标准;(5)利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加强隧道的检查和维护;(6)推广led诱导设施和车距确认设施在公路隧道中的应用。

2、国内研究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城市交通隧道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其中包括: 1.交通流特性 2.隧道线形设计 3.隧道路面条件 4.隧道安全设施 5.交通管理 城市交通隧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 1.机电系统 2.隧道设施 3.管理制度

具体时间安排:

1.2015.1.20~2015.3.1: 根据导师下发任务书,查阅参考文献,掌握基础知识,并且对选题有初步的认识,总结完成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把城市交通隧道进出口过渡段交通安全性统一纳入到城市交通隧道的行车安全性评价。结合隧道以及一般路段的研究现状,通过对隧道进出口路段交通事故的分析调查,总结过渡段交通事故主要原因,从隧道进出口路段几何线形、交通标志设置、防排水设计以及道路养护反面提出具体的研究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